近几年来煤炭价格大幅上涨,曾经“默默无闻”的煤炭类上市公司亦成为市场中的一大亮点。但煤炭(包括电煤)价格的飙升,却殃及了相关的火力发电上市公司,主要体现在其业绩水平上。
去年电力企业遭遇行业性亏损,在沪深市场挂牌的上市公司同样没有例外,特别是对于那些大型火电企业而言更是如此。生产的电越多,亏损得越多。
4月9日,国内五大电力集团之一的中国华电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华电国际公布了2008年度报告。其年报显示,虽然去年的营业收入出现增长(同比增长32.53%),但由于煤炭价格的高企,导致上市公司去年产生巨亏(亏损25.58亿元)。
在大环境不利的背景下,上市公司产生亏损其实不值得大惊小怪。华电国际虽然出现巨亏,但其职工的薪酬却与业绩的下滑呈明显的不对称态势。去年华电国际的员工总数为17686人,当年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17.02亿元,人均收入为9.6万元;而2007年的职工总数为14137人,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13.21亿元,人均收入为9.34万元。也就是说,华电国际在净利润同比下降287.85%的情形下,职工工资反而上升了2.78%。
职工薪酬上涨,却将投资者抛在一边。与许多的上市公司“铁公鸡”一样,2008年度华电国际的利润分配预案为“标准”的“不分配不转增”。事实上,华电国际自上市以来,回报投资者的意识就非常淡薄。
华电国际2005年在上交所挂牌,从2005年至2007年其向投资者的分红分别为:10派0.65元(含税,下同)、10派0.62元、10派0.62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截止去年年末,上市公司每股未分配利润高达0.3356元,亦即上市公司手握超过20亿元的利润未分配。
有比较才有区别。华能国际同属五大电力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但其在分红方面却比华电国际慷慨得多。资料显示,去年华能国际巨亏37.37亿元,分红预案为10派1元。并且,该上市公司自2001年挂牌以来,每年都向投资者分红。除了去年的分红稍低之外,其它年份没有低于10派2.50元的。而在2003年,华能国际还推出了10送5转5派5的高分红方案。
同样是电力上市公司,同样去年出现巨亏,但华能国际的职工薪酬同比下调了10.43%,相比之下,华电国际与华能国际两上市公司在对于投资者方面,在职工薪酬方面,确实存在天壤之别。至少,华电国际更“自我”一些。
市场对于2008年度上市公司年报关注的焦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在《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颁布实施之后,上市公司的分红是否更加积极了?其二即是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之下,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是上涨还是下降了?华电国际去年巨亏,即使是不分红,市场也能理解,但上市公司却只向其职工发“红包”的举措,笔者以为值得商榷。至少,不应该将投资者也遗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