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川大哲学系同学王江涛的往来邮件(二)
王江涛:
你好!
从你的回复邮件可以得知,你是个勤于思考、也善于思考的学子,这一点让人尤为高兴,前方漫漫路上,有个大好的前程在等待着你们这一类善动头脑的学子们。
我们“产品”的“消费者”目前情况还不错,他们的人生第一步至少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他们小有收获,07年6月我们只是在重庆与成都小试一把,北京公司07年3月成立,4月后的07年6月至7月不到20天的时间,我们为两地的800名高三学生及家长讲授志愿填报,(每天50人,8小时可以全部讲完所有志愿填报的问题,授课费500元一天,高考生加家长算一个人,也即每人每小时收费30元),我们的收益是20天40万元,特别是今年的订单也拿到了。
这只是我们的一个产品,而我们的主打产品是就业指导。
我们现在刚刚开始,在全国寻找合适的教育代理商,我们条件苛刻,有钱无脑的土商人不谈,有高校资源且对我们的产品有高度认识的先沟通,中学市场、高校市场的市场运作我们清楚,我们不急,我们的强项就是渠道建设。
网站暂时关闭时为市场风险考虑,全国没有几家类似公司,我们想成为先驱,而不想成为先烈。
学生们的反馈见附件。
祝你一切安好!
梁季平
2008/01/08
梁老师:
你好。
今天终于考完了,我准备18号回重庆。
粗略看了一下你发给我的资料,感觉你们公司在选择“商品”上的定位相当准确!因为你们提供的这两件“商品”的确为不少人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但从我一个外行人的角度来看,我对你们公司“商品”的主次上有不同的看法。
诚然,大学生就业不仅有不错的市场前景,更是受到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固然有各方面的原因,但归根结底应该从大学生自己身上去寻找。在这学期,我不少大四的学长学姐都面临着就业问题。他们普遍的问题是,找工作不难,难的是要找一份好的工作。一方面他们本身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另一方面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这种需求使流水线的高校教育进一步沦为“职业培训班”。这当然是一个体制问题,不可能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彻底解决的。但是从可以改变的地方着手的话,从高考志愿开始可以些微的改变这一窘境。所以我认为你们可以尝试把高考志愿作为你们的主打产品。
你好。
今天终于考完了,我准备18号回重庆。
粗略看了一下你发给我的资料,感觉你们公司在选择“商品”上的定位相当准确!因为你们提供的这两件“商品”的确为不少人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但从我一个外行人的角度来看,我对你们公司“商品”的主次上有不同的看法。
诚然,大学生就业不仅有不错的市场前景,更是受到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固然有各方面的原因,但归根结底应该从大学生自己身上去寻找。在这学期,我不少大四的学长学姐都面临着就业问题。他们普遍的问题是,找工作不难,难的是要找一份好的工作。一方面他们本身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另一方面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这种需求使流水线的高校教育进一步沦为“职业培训班”。这当然是一个体制问题,不可能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彻底解决的。但是从可以改变的地方着手的话,从高考志愿开始可以些微的改变这一窘境。所以我认为你们可以尝试把高考志愿作为你们的主打产品。
我是高考志愿的幸运儿,当年是以调档线进的川大。其中有运气,也跟我们学校(高中)对填报高考志愿的重视有关。进入川大后,我才发现填报志愿失误的人实在是多不胜数,而能够在一年后转到自己喜欢专业的只是少数。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为了读大学,读了一门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那么,可以想象这部分人通常不会对自己的学习抱有极大的热情以及负责的态度,多半都是带有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在混这四年。那么他们在四年后也多半不能成为具有足够的资本的精英(可笑的是,大学教育曾经被誉为精英教育)去选择公司。得过且过。
所以我认为,从改变个人命运而言,就业辅导的重要性不及志愿填报辅导。志愿的填报也不过的人只是芸芸众生。芸芸众生只能被公司选择。仅限于填报大学的志愿,真正的职业技术教育应该尽早被提上日程,不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而言,都是一条必须的道路。
上面想法谈的不够系统,而且我没有社会经验,必定有不少错误的地方,期待梁老师予以斧正。这是一个大问题,我觉得可以深入的继续讨论下去。
祝,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王江涛
20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