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皇明太阳能集团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启动“皇明挑战全球大擂台——发现中国精神,证明中国实力”活动,在新闻发布会上,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还对近期自己博客上针对个别媒体不客观报道发表的“万言书”事件做了相关说明。并就诸多新闻媒体关心的问题做了解答。
4月23日黄鸣董事长出国参加国际太阳能学会会议及弗莱堡2009世界城市可持续规划及可再生能源利用论坛。遵董事长嘱托,特将新闻发布会速记发表出来,感谢网友们对皇明集团的关注,也感谢网友们对皇明及太阳能行业的支持!
—— 黄鸣解读《皇明集团挑战全球大擂台》(上)
这次做的 《 皇明集团挑战全球大擂台 》 的副标题是: 发现中国精神,证明中国实力。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大家都讲信心是金,信心比黄金还珍贵,这种情况下,我们在这个行业,在这个社会里如果能发现我们中国的精神实质,甚至代表现在,代表未来,代表当代这样的一种精神和灵魂,证明中国的奇迹和实力,那么无疑是一种贡献。
(一) 简介事情经过
先列几个起因关键词,现代快报、太阳能行业、皇明、原经销商、售后服务费、城市案例和家电下乡、诚信逃兵,20年发展不足10%,发展慢的原因,6000多家杂牌,品牌集中度低……大家看到这些相关的报道,其实我们对媒体的这些报道和关注,一直是充满了感恩之情,哪怕有一些监督的,甚至稍微苛刻一点,严格要求一点儿,我觉得更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最珍贵的苦口良言,大家可能会误以为皇明会对这些事情很反感,是因为这些而做出激烈的反应,那就想歪了。问题是如果我们提炼出关注和报道当中,互联关联的一些问题,一些悖论,我们就该考虑了。
第一个问题就是媒体的监督曝光和解决问题与消费者利益之间的关系。我们这些年来,中国消费者的权益越来越受到关注,它甚至是整个社会公平、各行各业发展中最根本的要素,所以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平民百姓都非常关注这些问题,那么这一系列的报道,这一系列的关注,不可能不跟这些连在一起,而且企业也是因为此(下面可能更能具体地说明的就是未找到的林姓经销商、原经销商的售后服务费和当前的服务诚信,因为有篇文章就直截了当地讲到《谁是太阳能家电下乡的诚信逃兵》),其中一个例子就是经销商售后服务费,那么过去经销商的售后服务费和当前的售后服务诚信是什么关系?不知道。能不能直接联系起来?六千多个企业,杂牌和品牌之间什么关系,也没有说清楚,这一系列的报道既大又非常细,大到整个行业发展,刚才讲的那些关键词大家看到,细到具体的某个经销商,存在什么什么售后服务费等等等等,这样的一个宏论,这样对行业指点江山的一些文章,不可能不引起行业用户的关注和社会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应该说是不能低估的。
另外经销商的抱怨和终端用户的满意度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没有说清楚,而且我们看到的是连在一起。关于城市的案例和太阳能下乡逃兵,太阳能下乡时间是4月25号(这个我也只是讲很可能会有家电下乡这样准确消息的公布),那么这个行动还没有开始,结果就出现了4月2日的“逃兵”的大帽子,这件事情到底是为什么?
那么行业口碑差,普及率低,发展缓慢,这个我相信很多的媒体、公众都有过类似的说法和质疑,作为行业代表,无论是全国人大代表,还是行业协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吧,我也没有权力,也没有资格来对这件事情做总结性的陈述,但这件事情已经是大家相对来讲讨论时间比较长的,我们业内2008年的热利用行业峰会主题就是产业提升,背景就是因为这些原因。这件事情主题也说明,整个行业发现了这些问题,一定要提升,但是这到底是谁的作用最大?是不是这个行业无所作为?在新生的行业当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大家都在解决,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它?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仅仅关系到太阳能这样美好的事业和行业,而且还有一个能源替代的主要方向,主要的途径能不能走得通?
而关系到我们已经有的几千万消费者,甚至将来上亿,多少亿的消费者,包括农民,包括很多弱势群体,因为国家对弱势群体不仅仅是要下乡政策,而且会用很多的补贴,甚至直接资助,包括我们企业这么多年也捐赠了很多边远地区,贫弱学校、聋哑人、福利院等等这些,如果这个行业出了问题,那么牵扯的面,牵扯社会和谐稳定问题,一般人谁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所以既然有这么大的责任,那么把这么大的责任放到了这几个最典型的品牌当中,是有失公道的。当然人家可以这么说,没有直接说你是罪魁祸首,但是这样的问法,这样紧密联系的方法,最后的公众影响,大家心目当中的印象、结论是不言而喻。
这样大的帽子,这样大的责任,不是一个企业,不是几个企业,也不是一个行业当中的所有从业者所能承担得了的。 所以由此引发我们良知和良心思考问题 :
(1)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如何面对监督如何诚信履行各种责任,如何处理好各方尤其是消费者的相关利益;
(2)媒体如何履行监督权利又能出于公心客观公正;
(3)太阳能行业如何良性发展,突破瓶颈,将已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公众知晓,又接受社会监督将新生产业鱼龙混杂的弊端引向正规,消除发展途中的各种隐患 ;
(4)在经济冬天的困难时期,如何处理好对行业和企业的监督、帮助、优化发展、关系。
我们大家,我说的是我们大家,我们是一起的,我们是一个社会一个团体,尽管我们当中有一些争议,有一些争论,但是我们思考问题一定要思考我们大家,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片蓝天白云,我们不仅仅是我们,我们的子孙还要享用它。在如此重要的一个,尤其提到发展了20年,普及率发展缓慢,普及率比较低,我觉得这完全是从焦虑、担忧我们环境、能源和子孙后代的福祉这个角度出发,这个没问题。但是我们一定要想,我们大家一起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行业承担不起这么多,几个企业、一个企业,几个人更承担不起这么多,所以我强烈地呼吁,整个社会尤其是咱们新闻媒体,共同来思考,来行动,来做这件事情。
(二)我对四个问题的看法
第一个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如何面对监督,如何诚信地履行各种责任,如何处理好各方尤其是消费者的相关利益;媒体如何履行监督权力,又能出于客观公正。太阳能行业如何良性发展、突破瓶颈,将已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公众知晓。
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媒体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们也做了一些小小的调查,比如说我们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在世界总量的76%,无论从技术,从市场,从社会,从企业的成熟度,包括售后服务,包括现在关注的这个售后服务问题。
我还是要说,这一点比国外很多发达国家的水平要高。因为2000年的时候,我们参加一个中美高层可再生能源论坛,中方是我们的徐冠华科技部部长,当时他是副部长;美方是能源部部长和国务卿能源助理,还有更多的国际组织和同业人员。那么会上我们介绍了中国太阳能的奇迹,当时美国的太阳能产业协会、工业协会的官员就邀请我们去访问他,我听了你们的讲话非常得羡慕,但是我要警告你,我们在太阳能上也过过好日子,在能源危机的时候,美国呼呼拉拉上来一大片,政府也支持,公众也发展,结果能源危机过后,能源价格降下来了,大家热情一低,然后整个产业就完了,楼顶上烂了一大批。然后到现在奥巴马实行能源新政,为什么对比光伏投资更低,成本更低,成熟度更高的光热产业,利用范围更广的这个产业,美国如此地不关注,甚至如此得抵触?就是因为那一场事件痛苦的记忆,全部烂在楼顶上没人管,企业也不管了,什么也不管了,到现在这个“太阳能冰川”都没化掉。那么这个沉痛的记忆,我们一定要认真汲取,作为行业人员,天天在行动,这个太阳能冰川像一块大石头一直压在我心中,不光是我这个企业的问题,是整个行业的问题,甚至整个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信誉、声誉问题。
从2000年到2009年,皇明集团在这方面应该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带领整个行业在国际上得到了很高的声誉,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和使用大国,太阳能热水器总保有量占世界的76%,一亿两千万平方的推广量,涉及到四千多万家庭,而且我们的产业水平、技术水平、服务水平、质量管理水平、检测水平、标准水平都远远高于国际的整体水平和最高水平,这一点,这也是其中我们为什么要挑战全球的重要原因。没有这个金刚钻是不敢揽这个瓷器活的,但这些情况对我们公众来讲,还是知之甚少,包括媒体了解得也不是太全面,当然还是要感谢在座的、还有不在座的很多媒体,对这些报道也有很多,但是大家知道这些传播的规律,如果没有重大事件,没有很重要的原因,天天讲,天天搞发布会也没有用,因为大家还有更多的,自己关注的事,把它当做生命,也只不过是我一条命。 那么现在这样的一个关键时刻,我觉得是该出来说话了。




同时整个行业又怎么样接受社会的监督,将新生产业鱼龙混杂的弊端引向正规,这是我们多少年现在在做的,消除发展途中的各种隐患。另外在经济冬天、困难时期如何处理好对行业对企业的监督,帮助优化发展这个关系。
大家知道,现在大家都不容易,企业承担很多,都面临冬天,这种情况下,企业你不能说“我现在穷着呢,我现在难着呢,你不能批评我,你不能监督我”,这不行,越是这个时候越是抓质量、抓信誉,而且这是抓质量和信誉的最关键时刻,平常大家火爆,呼呼拉拉都上去了,真正冷的时候,真正有理性的企业,有良知的企业(我还不说良心)知道这是他们最大的机会,去抓质量、抓信誉,抓服务,我们该怎么做,这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当然我今天不可能也不是来宣读我的万言书的,这只是我的过程,为什么要写万言书,万言书中也说了很多,但是只是我一家之言,我相信不会起太大的作用。
我想起最大作用的,很可能是我们最后想做的事情,也是今天开发布会的根本原因,这里头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到现在没有解决,就是只顾曝光,不管客户,曝光完了以后,去了解客户,去了解已经不作的零信经销商,以及背后可能牵扯不满意的客户,投诉的用户,直接用户,到现在我们做了努力,也许我们还没有做到家,但现在我们还不知道,还有许多反应的一些投诉问题,一直得不到正面的,或者直接有信息的,能够有用的这样的信息,这一点我觉得我还是这样说,我们整个社会,我们所有的关联单位,都应该以消费者,以终端用户,他们的利益为主。
所以在这个条件下,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强烈地呼吁,为了热利用发展,为了可再生能源行业,节能环保行业的健康发展,还社会以公平、公正,欢迎社会监督、解剖皇明和它的产业,强烈呼吁调查行业和皇明真相。既然已经一篇篇的连续报道,既然引起一些这样的争议,我觉得不妨把这件事情进行到底,进行到底不是争论,不是争吵,不是打水仗,不是吐唾沫,不是扔砖头(尽管有砖头扔了不少,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我觉得这没多大意思,我们要实际行动,皇明首先表这个态,愿意参与,甚至如果需要,必要的话可以发起这样的行动。
(三)皇明何罪 行业何堪?
问这个问题,这些年的发展皇明何罪之有,皇明的快速发展这里头有错误,有不足,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所以我不问何错,肯定有很多错误,现在天天都发生错,几百万用户十几年的发展,我本人学习太阳能,做太阳能,我的第一个用户绝不是1995年创业的第一个用户,而是我1987年做的那一批热水器,送给我的同学、亲戚、朋友那一批用户,88年安装的我都记得那一批用户。从那开始我就开始犯错,从那开始我就天天去改错,天天去完善,我就是这样的人,不停地追求完美,不停地遭遇不完美,痛苦得一直到现在,这种痛苦,这种超越痛苦,这种解决痛苦,逃离痛苦恰恰是我们企业家的创业精神。
从95年辞职下海,就自断了后路,我的自断后路跟多数企业家辞职、下海不一样,因为第一天起,我就以自己的名字做商标,其实因为那时候我都37岁了,我知道很多的企业只要不把自己的名字做商标,企业换一个名字,倒闭了,捞一把钱,圈一把银行的钱,摇身一变又做招商引资的名头,这种形式很多,所以我在2003年第一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就发言,第一个当时提了口头立法建议,后来把它实施为立法议案的不是《可再生能源法》,那不是第一个,第一个是《个人破产法》,企业主你承担了创业,但是你也得到了社会丰厚的经济和名誉方面的回报,那你应该承担更多,不能借用现在的《破产法》,我是有限公司,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所以我当时用自己的名字作为企业名字的时候,我就把自己的身价性命捆在了这个事业中,我知道如果这个企业做砸了,不仅仅是倾家荡产,而是身败名裂,我所取得的成绩就不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对于这个行业的热爱,对太阳能事业的热爱,已经超脱了我的行为,我本人一切都与这个产业,这个事业融在了一起。
记得前几年有其它行业的大企业进入太阳能产业,有记者问我作为太阳能老大你怕不怕?我说有什么可怕的,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人能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这个行业,能像保护自己眼球一样保护自己这个行业的声誉,这也是我今天为什么站出来的原因。当然跨入这个行业是要有行动的,它是历史来证明的。
我记得在我还没有下海之前,我做了一个三产,是我们研究所的,当时我拿2000块钱的工资, 30%的分红,这30%中70%上交所里,30%是我们大家的奖金,不是我个人分30%,为了发展从来没分过红。同时大家知道在国营企业背景下,个人要做得更多才行,所以我到现在还特别同情、特别敬佩那些国营企业做得非常好的企业家,我认为他们是很好的企业家,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在还不是我自己企业的那种情况下,有一个员工偷工减料,出现质量事故,罚了1500块钱,那年正值年关,那位员工拿着一把菜刀,敞着怀,差点用一个麻绳系上到我家,进门以后,拿着刀对着我,你不让我过年我也不让你过年。我说小子,拿把刀子放到我鼻梁上,如果我眨一个眼,我就不做这个事,你别看我是一介书生。最后他把菜刀一丢,丢在地下哭了,希望回来,我说不可能,大家不答应,你再捡起来,我也不可能答应。
用生命抓质量,这是皇明的传统,当然现在很多质量问题也要了命,我是天天开会,比如太阳能的三聚氰氨,我就一直问,太阳能有没有三聚氰氨,我们企业有没有三聚氰氨,因为三鹿奶粉事件出了以后,我从新加坡赶回来,第一个晚上开会,第二个晚上还是开会,第三个晚上还是开会,白天要干活晚上就开会,一直开了七夜,就是要检查,而且都是一关关地检查,到现在为止还在查。新兴行业这样的严格,大家可能会理解会包容,面对我们行业的问题,面对有些人对行业的质疑,我这种矛盾的心态,非身在其中的人能体会的到的。所以说我们欢迎批评,欢迎监督,但是反对不客观,这个过程大家可能都看到过,整个的过程我不多说了,我只是说这个历程是很多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公司的人的共同的经历。
(四)公司与经销商们的关系

太阳能行业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起来的?上亿份太阳能科普报,数千场的科普报告,皇明特色的科普园、百名环保签名、数万次的绿色活动风暴,每一个城市,每一个经销商都承担着一年有十几场节假日、新品上市等等科普宣传活动。当然售后服务万里行,冬保、村保都是我们经销商做的,皇明托起了中国太阳能产业,皇明经销商功不可没。

大家可能看到我跟部分经销商“打仗”,认为现在渠道为王时代,多少厂家对经销商的优惠无所不用其极,皇明怎么和经销商会对立呢?甚至我在博客上写《整治经销商十大招数》,讲和一部分经销商“不共戴天”,对有一部分网上传称和经销商不享一片天? 外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想我要没了经销商,我们公司吃什么?怎么生存?谁来投资?谁来做终端?当然我们现在大规模搞直控终端,其实为什么我们现在绝大部分经销商,尤其是最早跟皇明走到现在的经销商,对这件事情,包括对这些所谓的文章毫无反应,因为他们知道我指的是谁,我指的是什么事,包括直控终端。今年我们经销商大会当中有一个B2B的会议,叫最受追捧的一个柜台,我们经销商各个部门跟他们相关的就是两个部门,一个部门就是人力资源的推销人才,推销安装、推销服务、推销营销人才的这个柜台。一个柜台就是售后服务部门的一些服务客户要求。我们经销商大部分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服务水平、服务态度是很好的,而且很多明智的经销商明白,很多回头客就是因为售后服务好回来的,产品质量好回来的,反过来市场垮塌,市场下滑就是因为服务不好,但是他们明白,如果没有系统的、规范的、标准的这种管控,整个系统是提升不上去的,所以公司的直控终端这样的行动,应该说受到绝大部分经销商的欢迎和支持。
提 到第三方服务问题,因为那一系列问题当中提到这个问题,太阳能的第三方服务不像空调、冰箱这样的成熟行业,有已经成熟了的,标准的、水平比较高的、专业化的服务公司,太阳能产业恰恰没有这些。我们为什么说第三方服务?我们要寻找、培训、摸索、研究、提升、共同进步来培养这个系统,这个市场,向家电学习,向汽车学习,向成熟行业学习。记得看我下海,大家看那个时间从86年到95年,这七年,将近八年的时间我在干什么,就是在摸索,就是在学习,除了学习技术,除了做实验,除了那三年办三产之外,很多的就是参观大型的计算机企业、汽车行业,家电企业,成熟的卫浴行业,学习他们是怎么抓质量,怎么做研发,怎么做设备,怎么做服务,怎么做市场。那么今天讲这些,平常是没有机会给大家讲,因为讲到服务质疑,讲到这些质疑,我们在做什么,我希望告诉大家,给大家一个交代。

大家看这是皇明的专营店,现在这五千多家经销商,过去可能有很多一批经销商在逐渐地离开,我最近要写一个对原经销商、现经销商的万言书,我起草的时候眼睛里都含着泪,那些离开的经销商,我记得很多他们的名字,甚至我们两家的关系都已经超越了合作者的关系。我记得1999年还是2000年,现在已经离开的浙江的经销商,开着他们第一次买的本田,从浙江一直开到德州。当时我知道了就把他们骂了一顿,我说你们不要命了?你们在当地怎么开都行,开这么远,花那么多钱,担那么大风险,跑这么远的路,抖派呀?我能这么骂他们就说明我们的关系是什么样。其实经销商们都有他们的难处,说实在的,太阳能是一个好汉子不愿干赖汉子干不了的活,太苦了。创业的时候我个人安装四五百台,那可不是说有车送,有吊车吊,有人帮的,都是我一个人上上下下,甚至有的时候根本楼上不去,没有楼洞口,就爬那个歪脖子树,就荡秋千一下子荡过去,结果人半截在外头,拼命这么爬,要不然一下就从楼顶掉下去,从我自身的安装我知道,经销商们的难处太多太多了。所以每年经销商大会,市场部都会做一些关于经销商安装服务的片子,大家看到后眼泪顺着眼角流,当大家投入做市场的时候,没有觉得苦没有觉得累,但当把自己的过程一回放,大家感动的一塌糊涂,用户感动的一塌糊涂,我们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用户。
我当时跟张瑞敏先生一块儿在中国鲁商30年荣誉盛典颁奖典礼上, 我们坐在一起领奖之前,我跟他说,我们安装太阳能,太阳能的服务安装比你们的空调要高十倍都不止,这里头水深着呢。家电下乡我一直都说小心小心再小心,农村的条件不比城市,城市还这么困难,这么费劲呢,农村水质问题,居住分散问题,生活生产的实际需求问题等等,所以这些事情我们是下了很多很多工夫去调查研究的。
我希望<<现代快报>>的主编和记者能够真正跟我们聊聊,我这次发布,我不知道他们来没来,我以后还有一些发布会,还有很多的活动,包括邀请大家去参观、监督,我希望来看来多了解了解,这样的话,最起码咱不说文章怎么样,最起码让大家都觉得这事有理靠谱。
这次做的
先列几个起因关键词,现代快报、太阳能行业、皇明、原经销商、售后服务费、城市案例和家电下乡、诚信逃兵,20年发展不足10%,发展慢的原因,6000多家杂牌,品牌集中度低……大家看到这些相关的报道,其实我们对媒体的这些报道和关注,一直是充满了感恩之情,哪怕有一些监督的,甚至稍微苛刻一点,严格要求一点儿,我觉得更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最珍贵的苦口良言,大家可能会误以为皇明会对这些事情很反感,是因为这些而做出激烈的反应,那就想歪了。问题是如果我们提炼出关注和报道当中,互联关联的一些问题,一些悖论,我们就该考虑了。
第一个问题就是媒体的监督曝光和解决问题与消费者利益之间的关系。我们这些年来,中国消费者的权益越来越受到关注,它甚至是整个社会公平、各行各业发展中最根本的要素,所以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平民百姓都非常关注这些问题,那么这一系列的报道,这一系列的关注,不可能不跟这些连在一起,而且企业也是因为此(下面可能更能具体地说明的就是未找到的林姓经销商、原经销商的售后服务费和当前的服务诚信,因为有篇文章就直截了当地讲到《谁是太阳能家电下乡的诚信逃兵》),其中一个例子就是经销商售后服务费,那么过去经销商的售后服务费和当前的售后服务诚信是什么关系?不知道。能不能直接联系起来?六千多个企业,杂牌和品牌之间什么关系,也没有说清楚,这一系列的报道既大又非常细,大到整个行业发展,刚才讲的那些关键词大家看到,细到具体的某个经销商,存在什么什么售后服务费等等等等,这样的一个宏论,这样对行业指点江山的一些文章,不可能不引起行业用户的关注和社会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应该说是不能低估的。
另外经销商的抱怨和终端用户的满意度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没有说清楚,而且我们看到的是连在一起。关于城市的案例和太阳能下乡逃兵,太阳能下乡时间是4月25号(这个我也只是讲很可能会有家电下乡这样准确消息的公布),那么这个行动还没有开始,结果就出现了4月2日的“逃兵”的大帽子,这件事情到底是为什么?
那么行业口碑差,普及率低,发展缓慢,这个我相信很多的媒体、公众都有过类似的说法和质疑,作为行业代表,无论是全国人大代表,还是行业协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吧,我也没有权力,也没有资格来对这件事情做总结性的陈述,但这件事情已经是大家相对来讲讨论时间比较长的,我们业内2008年的热利用行业峰会主题就是产业提升,背景就是因为这些原因。这件事情主题也说明,整个行业发现了这些问题,一定要提升,但是这到底是谁的作用最大?是不是这个行业无所作为?在新生的行业当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大家都在解决,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它?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仅仅关系到太阳能这样美好的事业和行业,而且还有一个能源替代的主要方向,主要的途径能不能走得通?
而关系到我们已经有的几千万消费者,甚至将来上亿,多少亿的消费者,包括农民,包括很多弱势群体,因为国家对弱势群体不仅仅是要下乡政策,而且会用很多的补贴,甚至直接资助,包括我们企业这么多年也捐赠了很多边远地区,贫弱学校、聋哑人、福利院等等这些,如果这个行业出了问题,那么牵扯的面,牵扯社会和谐稳定问题,一般人谁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所以既然有这么大的责任,那么把这么大的责任放到了这几个最典型的品牌当中,是有失公道的。当然人家可以这么说,没有直接说你是罪魁祸首,但是这样的问法,这样紧密联系的方法,最后的公众影响,大家心目当中的印象、结论是不言而喻。
这样大的帽子,这样大的责任,不是一个企业,不是几个企业,也不是一个行业当中的所有从业者所能承担得了的。
我们大家,我说的是我们大家,我们是一起的,我们是一个社会一个团体,尽管我们当中有一些争议,有一些争论,但是我们思考问题一定要思考我们大家,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片蓝天白云,我们不仅仅是我们,我们的子孙还要享用它。在如此重要的一个,尤其提到发展了20年,普及率发展缓慢,普及率比较低,我觉得这完全是从焦虑、担忧我们环境、能源和子孙后代的福祉这个角度出发,这个没问题。但是我们一定要想,我们大家一起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行业承担不起这么多,几个企业、一个企业,几个人更承担不起这么多,所以我强烈地呼吁,整个社会尤其是咱们新闻媒体,共同来思考,来行动,来做这件事情。
第一个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如何面对监督,如何诚信地履行各种责任,如何处理好各方尤其是消费者的相关利益;媒体如何履行监督权力,又能出于客观公正。太阳能行业如何良性发展、突破瓶颈,将已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公众知晓。
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媒体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们也做了一些小小的调查,比如说我们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在世界总量的76%,无论从技术,从市场,从社会,从企业的成熟度,包括售后服务,包括现在关注的这个售后服务问题。
我还是要说,这一点比国外很多发达国家的水平要高。因为2000年的时候,我们参加一个中美高层可再生能源论坛,中方是我们的徐冠华科技部部长,当时他是副部长;美方是能源部部长和国务卿能源助理,还有更多的国际组织和同业人员。那么会上我们介绍了中国太阳能的奇迹,当时美国的太阳能产业协会、工业协会的官员就邀请我们去访问他,我听了你们的讲话非常得羡慕,但是我要警告你,我们在太阳能上也过过好日子,在能源危机的时候,美国呼呼拉拉上来一大片,政府也支持,公众也发展,结果能源危机过后,能源价格降下来了,大家热情一低,然后整个产业就完了,楼顶上烂了一大批。然后到现在奥巴马实行能源新政,为什么对比光伏投资更低,成本更低,成熟度更高的光热产业,利用范围更广的这个产业,美国如此地不关注,甚至如此得抵触?就是因为那一场事件痛苦的记忆,全部烂在楼顶上没人管,企业也不管了,什么也不管了,到现在这个“太阳能冰川”都没化掉。那么这个沉痛的记忆,我们一定要认真汲取,作为行业人员,天天在行动,这个太阳能冰川像一块大石头一直压在我心中,不光是我这个企业的问题,是整个行业的问题,甚至整个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信誉、声誉问题。
从2000年到2009年,皇明集团在这方面应该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带领整个行业在国际上得到了很高的声誉,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和使用大国,太阳能热水器总保有量占世界的76%,一亿两千万平方的推广量,涉及到四千多万家庭,而且我们的产业水平、技术水平、服务水平、质量管理水平、检测水平、标准水平都远远高于国际的整体水平和最高水平,这一点,这也是其中我们为什么要挑战全球的重要原因。没有这个金刚钻是不敢揽这个瓷器活的,但这些情况对我们公众来讲,还是知之甚少,包括媒体了解得也不是太全面,当然还是要感谢在座的、还有不在座的很多媒体,对这些报道也有很多,但是大家知道这些传播的规律,如果没有重大事件,没有很重要的原因,天天讲,天天搞发布会也没有用,因为大家还有更多的,自己关注的事,把它当做生命,也只不过是我一条命。
同时整个行业又怎么样接受社会的监督,将新生产业鱼龙混杂的弊端引向正规,这是我们多少年现在在做的,消除发展途中的各种隐患。另外在经济冬天、困难时期如何处理好对行业对企业的监督,帮助优化发展这个关系。
大家知道,现在大家都不容易,企业承担很多,都面临冬天,这种情况下,企业你不能说“我现在穷着呢,我现在难着呢,你不能批评我,你不能监督我”,这不行,越是这个时候越是抓质量、抓信誉,而且这是抓质量和信誉的最关键时刻,平常大家火爆,呼呼拉拉都上去了,真正冷的时候,真正有理性的企业,有良知的企业(我还不说良心)知道这是他们最大的机会,去抓质量、抓信誉,抓服务,我们该怎么做,这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当然我今天不可能也不是来宣读我的万言书的,这只是我的过程,为什么要写万言书,万言书中也说了很多,但是只是我一家之言,我相信不会起太大的作用。
我想起最大作用的,很可能是我们最后想做的事情,也是今天开发布会的根本原因,这里头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到现在没有解决,就是只顾曝光,不管客户,曝光完了以后,去了解客户,去了解已经不作的零信经销商,以及背后可能牵扯不满意的客户,投诉的用户,直接用户,到现在我们做了努力,也许我们还没有做到家,但现在我们还不知道,还有许多反应的一些投诉问题,一直得不到正面的,或者直接有信息的,能够有用的这样的信息,这一点我觉得我还是这样说,我们整个社会,我们所有的关联单位,都应该以消费者,以终端用户,他们的利益为主。
所以在这个条件下,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强烈地呼吁,为了热利用发展,为了可再生能源行业,节能环保行业的健康发展,还社会以公平、公正,欢迎社会监督、解剖皇明和它的产业,强烈呼吁调查行业和皇明真相。既然已经一篇篇的连续报道,既然引起一些这样的争议,我觉得不妨把这件事情进行到底,进行到底不是争论,不是争吵,不是打水仗,不是吐唾沫,不是扔砖头(尽管有砖头扔了不少,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我觉得这没多大意思,我们要实际行动,皇明首先表这个态,愿意参与,甚至如果需要,必要的话可以发起这样的行动。
问这个问题,这些年的发展皇明何罪之有,皇明的快速发展这里头有错误,有不足,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所以我不问何错,肯定有很多错误,现在天天都发生错,几百万用户十几年的发展,我本人学习太阳能,做太阳能,我的第一个用户绝不是1995年创业的第一个用户,而是我1987年做的那一批热水器,送给我的同学、亲戚、朋友那一批用户,88年安装的我都记得那一批用户。从那开始我就开始犯错,从那开始我就天天去改错,天天去完善,我就是这样的人,不停地追求完美,不停地遭遇不完美,痛苦得一直到现在,这种痛苦,这种超越痛苦,这种解决痛苦,逃离痛苦恰恰是我们企业家的创业精神。
从95年辞职下海,就自断了后路,我的自断后路跟多数企业家辞职、下海不一样,因为第一天起,我就以自己的名字做商标,其实因为那时候我都37岁了,我知道很多的企业只要不把自己的名字做商标,企业换一个名字,倒闭了,捞一把钱,圈一把银行的钱,摇身一变又做招商引资的名头,这种形式很多,所以我在2003年第一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就发言,第一个当时提了口头立法建议,后来把它实施为立法议案的不是《可再生能源法》,那不是第一个,第一个是《个人破产法》,企业主你承担了创业,但是你也得到了社会丰厚的经济和名誉方面的回报,那你应该承担更多,不能借用现在的《破产法》,我是有限公司,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所以我当时用自己的名字作为企业名字的时候,我就把自己的身价性命捆在了这个事业中,我知道如果这个企业做砸了,不仅仅是倾家荡产,而是身败名裂,我所取得的成绩就不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对于这个行业的热爱,对太阳能事业的热爱,已经超脱了我的行为,我本人一切都与这个产业,这个事业融在了一起。
记得前几年有其它行业的大企业进入太阳能产业,有记者问我作为太阳能老大你怕不怕?我说有什么可怕的,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人能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这个行业,能像保护自己眼球一样保护自己这个行业的声誉,这也是我今天为什么站出来的原因。当然跨入这个行业是要有行动的,它是历史来证明的。
我记得在我还没有下海之前,我做了一个三产,是我们研究所的,当时我拿2000块钱的工资, 30%的分红,这30%中70%上交所里,30%是我们大家的奖金,不是我个人分30%,为了发展从来没分过红。同时大家知道在国营企业背景下,个人要做得更多才行,所以我到现在还特别同情、特别敬佩那些国营企业做得非常好的企业家,我认为他们是很好的企业家,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在还不是我自己企业的那种情况下,有一个员工偷工减料,出现质量事故,罚了1500块钱,那年正值年关,那位员工拿着一把菜刀,敞着怀,差点用一个麻绳系上到我家,进门以后,拿着刀对着我,你不让我过年我也不让你过年。我说小子,拿把刀子放到我鼻梁上,如果我眨一个眼,我就不做这个事,你别看我是一介书生。最后他把菜刀一丢,丢在地下哭了,希望回来,我说不可能,大家不答应,你再捡起来,我也不可能答应。
用生命抓质量,这是皇明的传统,当然现在很多质量问题也要了命,我是天天开会,比如太阳能的三聚氰氨,我就一直问,太阳能有没有三聚氰氨,我们企业有没有三聚氰氨,因为三鹿奶粉事件出了以后,我从新加坡赶回来,第一个晚上开会,第二个晚上还是开会,第三个晚上还是开会,白天要干活晚上就开会,一直开了七夜,就是要检查,而且都是一关关地检查,到现在为止还在查。新兴行业这样的严格,大家可能会理解会包容,面对我们行业的问题,面对有些人对行业的质疑,我这种矛盾的心态,非身在其中的人能体会的到的。所以说我们欢迎批评,欢迎监督,但是反对不客观,这个过程大家可能都看到过,整个的过程我不多说了,我只是说这个历程是很多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公司的人的共同的经历。
太阳能行业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起来的?上亿份太阳能科普报,数千场的科普报告,皇明特色的科普园、百名环保签名、数万次的绿色活动风暴,每一个城市,每一个经销商都承担着一年有十几场节假日、新品上市等等科普宣传活动。当然售后服务万里行,冬保、村保都是我们经销商做的,皇明托起了中国太阳能产业,皇明经销商功不可没。
大家可能看到我跟部分经销商“打仗”,认为现在渠道为王时代,多少厂家对经销商的优惠无所不用其极,皇明怎么和经销商会对立呢?甚至我在博客上写《整治经销商十大招数》,讲和一部分经销商“不共戴天”,对有一部分网上传称和经销商不享一片天?
提
大家看这是皇明的专营店,现在这五千多家经销商,过去可能有很多一批经销商在逐渐地离开,我最近要写一个对原经销商、现经销商的万言书,我起草的时候眼睛里都含着泪,那些离开的经销商,我记得很多他们的名字,甚至我们两家的关系都已经超越了合作者的关系。我记得1999年还是2000年,现在已经离开的浙江的经销商,开着他们第一次买的本田,从浙江一直开到德州。当时我知道了就把他们骂了一顿,我说你们不要命了?你们在当地怎么开都行,开这么远,花那么多钱,担那么大风险,跑这么远的路,抖派呀?我能这么骂他们就说明我们的关系是什么样。其实经销商们都有他们的难处,说实在的,太阳能是一个好汉子不愿干赖汉子干不了的活,太苦了。创业的时候我个人安装四五百台,那可不是说有车送,有吊车吊,有人帮的,都是我一个人上上下下,甚至有的时候根本楼上不去,没有楼洞口,就爬那个歪脖子树,就荡秋千一下子荡过去,结果人半截在外头,拼命这么爬,要不然一下就从楼顶掉下去,从我自身的安装我知道,经销商们的难处太多太多了。所以每年经销商大会,市场部都会做一些关于经销商安装服务的片子,大家看到后眼泪顺着眼角流,当大家投入做市场的时候,没有觉得苦没有觉得累,但当把自己的过程一回放,大家感动的一塌糊涂,用户感动的一塌糊涂,我们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用户。
我当时跟张瑞敏先生一块儿在中国鲁商30年荣誉盛典颁奖典礼上,
我希望<<现代快报>>的主编和记者能够真正跟我们聊聊,我这次发布,我不知道他们来没来,我以后还有一些发布会,还有很多的活动,包括邀请大家去参观、监督,我希望来看来多了解了解,这样的话,最起码咱不说文章怎么样,最起码让大家都觉得这事有理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