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忠旺集团IPO看中国信贷情况



 

忠旺集团即将创下的自去年9月来最大的IPO,即说明世界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前景的看好,同时也表明,中国众多企业亦然处于资金饥渴状态。利用国际投资者目前高涨的风险偏好情绪重启中国企业IPO已成急务。

撰文钮键军

 

4月20日,中国最大的铝产品制造商启动了为期10天的全球投资者路演。目前得到的情况是,忠旺集团将募集16亿美元的资金。忠旺集团计划以每股6.80港元至8.80港元发行14亿股票,即其扩大股本的26%,并还可能根据投资者需求,进一步发行“绿鞋”股份,即超出原发行数量的股份。

如果上市成功,忠旺将成为今年全球第一家融资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筹资规模可能超过去年8月中国南车(China South Locomotive)的15.7亿美元,从而成为2008年9月以来全球市场上最大的IPO。而此前最大的IPO是由美国的美赞臣公司创造的。这家公司在今年2月上市的融资额为8.28亿美元。对于忠旺集团此次IPO的火爆,投资者认为这或将开启一段IPO的热潮。

笔者认为,忠旺集团赶上了一个好时候。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风险偏好情绪再度上升,截止4月3日,瑞银的风险偏好指数达到了-1.20,为雷曼兄弟破产以来的最高点,本人上期文章中有所论述。

而从目前大宗商品市场和套利资本再度活跃以来的情形来看,全球范围内的风险偏好在上述基础上再度上升。这主要是因为由于美国经济出现了企稳信号,避险情绪走弱,此前为了避险而进入美国的资本,开始寻求新的出路。以套利资本为例,虽然主要发达国家都开始实行零利率或者较低的利率,但这并不能阻碍套利资本的步伐,现在他们将目标锁定了一些高利率的新兴市场国家,比如印度和俄罗斯。尽管这两个国家经济基本面都有不稳定因素,但这些套利资本依然趋之若鹜,由此可见目前市场上风险偏好之一斑。

而目前世界范围内经济出现了初步企稳迹象,使得全球资本市场的信心有所恢复,这也使得忠旺集团股票大卖获得了好时机。不仅是中国,美国也出现了一些经济复苏的微弱信号,这在甲骨文收购SUNs的并购交易中就有所体现。上周也就是4月13日开始的一周,全球并购市场迎来一个暖春,全球并购总规模达到了270亿美元。有理由相信,这种大规模的并购源于,那些现金流良好的企业,已经闻到了经济复苏的气味,正在为新经济周期开始铺路。

笔者认为,目前经济出现企稳的迹象不容置疑,但忠旺集团的事件所反映的是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中国信贷增量有多少进入实体经济,这个被很多经济机构争相研究的话题。

查看忠旺集团的资料不难发现,忠旺集团将是目前中国政府巨额刺激计划的主要获益者之一,它同中国南车签署了战略协议。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忠旺集团是一家没有官方背景的民营企业。

一般来说,不仅仅是在中国,一家企业选择上市的99%以上的原因都是为了解决资金问题,特别是那些没有国企背景的民营企业。而中国目前最希望得到现金支持的也正是这些企业。

本来作为中国领先,世界第三位的铝产品制造商,忠旺集团应该获得银行贷款的眷顾,特别是它的产品还可以和中国扩大基础设施的政策相吻合。但从其选择IPO的时机来看,不难发现它的“饥渴程度”之深。

同时由于IPO的操作时间问题,忠旺集团的IPO决不是现在临时的动议,最早也应该是在中央政府宣布4万亿之后,由此可见忠旺集团缺血时间之长。

因此,忠旺集团其实是反应中国大部分企业资金饥渴的最好的事例。这种饥渴使得笔者不禁要问,中国一季度新增的4.58万亿的新增信贷究竟给了那些企业,也就是究竟有多少信贷增量进入了实体经济。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其中三分之一为票据融资。这也是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所担心的,信贷过于集中于某些个别企业或者个别项目,而很多企业获得贷款后,转而存入银行,同时也不排除一部分资金进入了股市和房市。

我们很难测算进入实体经济的数额。但忠旺集团的实例说明,此前外界猜测的“很大部分新增贷款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并不虚妄。

笔者欣喜的看到,银监会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正在着手制定有关规范信贷发放的新方案。笔者获得的信息是,这次信贷方案的调整并不是主要针对信贷过快增长的,更主要的是要促使商业银行将银行资金贷给那些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目前征求意见稿已经下发。

从目前获得情况来看,由于有保八的政策目标,因此银监会和央行不会马上改变信贷增量,或者说不会实行新的硬性的信贷增量指标;而是会进行窗口指导式的政策,引导银行的信贷投放。

但从现状来说,如果没有相应的惩罚性措施,商业银行未必会那么听话。因此,笔者认为,银监会应该会同央行,在不设定信贷上限的前提下,对那些投放过于集中的银行实行惩罚性的央票措施和差别化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这样在保持货币供给的前提下,奖惩结合的诱导银行资金更多的进入到实体经济。

当然也应该看到,解决企业资金问题,不应该集中在银行。特别是在目前全球风险偏好上升的背景下,中国应该鼓励企业的直接融资行为:比如尽快重启A股的IPO,以及加速企业债的发行。

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分散中国银行业的风险。

同时必须要指出的是,目前的风险偏好只是暂时行为,如果经济基本面再次出现负面信号,那么风险偏好将会迅速回落。因此加快中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建设,是当前的急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