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光亚新解《道德经》六十八


 

原文
  善为士者  不武  善战者  不怒  善胜敌者  不与  善用人者 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 是谓用人之力  是谓配天
古之极也
译文
  善为勇士的人,并不崇尚武力;善于作战的人,不轻易被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硬争斗;善于用人的人,对下面讲谦下。
  这就是所谓不争的德行,是所谓借用别人的力量,是所谓配合天然的规律。
  这是自古以来德的最高准则。
点注
此篇老子从军事作战的角度,再次阐发了不争的德行,不争是老子的一贯思想。这里提升到了最高准则。
  战争本身就是一场争斗,为什么要遵循不争之德?如何体现不争之
德?这是诠释者不可忽视的问题。老子三十一篇就此全面谈了五个
观点:一、公众憎恶战争,故有道者不处;二、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三、战争当作美事是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四、战争杀人之众,要以悲哀心情莅悼;五、战争取得胜利,要以丧事处之。这些都是战争中不争的具体表现。
  “古之极也”应是对全篇的归纳,可以说是画龙点睛。 
原文
  善为士者  不武  善战者  不怒  善胜敌者  不与  善用人者 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 是谓用人之力  是谓配天
古之极也
译文
  善为勇士的人,并不崇尚武力;善于作战的人,不轻易被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硬争斗;善于用人的人,对下面讲谦下。
  这就是所谓不争的德行,是所谓借用别人的力量,是所谓配合天然的规律。
  这是自古以来德的最高准则。
点注
此篇老子从军事作战的角度,再次阐发了不争的德行,不争是老子的一贯思想。这里提升到了最高准则。
  战争本身就是一场争斗,为什么要遵循不争之德?如何体现不争之
德?这是诠释者不可忽视的问题。老子三十一篇就此全面谈了五个
观点:一、公众憎恶战争,故有道者不处;二、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三、战争当作美事是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四、战争杀人之众,要以悲哀心情莅悼;五、战争取得胜利,要以丧事处之。这些都是战争中不争的具体表现。
  “古之极也”应是对全篇的归纳,可以说是画龙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