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学校长纵论中华“软实力”


    记者崔克亮3月12日北京报道   今日上午,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三位大学校长在梅地亚新闻中心接受媒体专题采访时认为,什么是软实力?最大的软实力就是能够让人们认识你,能够了解你,能够热爱你。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代表说,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明之一,但是很可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们这么优秀的文化、优秀的文明没有被世界人民所认识。譬如,现在美国中小学开设有中文课程的大概还不到1%。假如这样的状况持续下去,那么,中国要提升自己的软实力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所以,孔子学院的创办,我个人觉得它对推进中国和世界人民之间的相互认识、相互了解起着巨大的作用。它会帮助世界人民客观、全面、真正地认识中国人、认识中国文化,知道中国是怎样的一个国家。这样也就是体现中国软实力的一个最好途径。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代表说,汉语是联合国的五种官方语言之一,但现在为止还不能说汉语言成了一个国际通用的官方语言,实际上还没有完全起到这样的作用。现在全世界对汉语言的学习显得那么迫切,根本原因还是中国本身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体。在这样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兴趣必然要扩展到文化方面,必然要对学习中国语言提出迫切要求。美国亚洲协会2005年写了一个报告,叫做《扩大美国的中文教学》。这个报告提出学习中文、学习汉语,涉及美国国家安全,并且提出到2015年,希望美国的高中生中要有5%的学生学汉语。像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都已经把汉语作为大学生选修的外语课程之一。这充分说明了全世界掀起了“中国热”,也就掀起了“汉语热”。
    纪宝成接着说,在国际社会这种迫切需求之下,中国如何帮助这些国家,使汉语教学能够比较健康、比较迅速地在世界上发展起来,是一个很重要很有价值的问题。应当说,这是我们对世界多元化文明的一种贡献,对世界各国友谊沟通和理解提供的一种服务。
    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代表说,面对这几年孔子学院的大规模发展,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提高它的质量。实际上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教材和教法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各个国家学员的不同需要。尽量给外国学习者提供适合其国情特点的优秀教师、优秀的教材、适合的教学方法,是办好孔子学院、让中华文明传布世界的一个重要方面。

                                                                       (3月13日《中国经济时报》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