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购物的逻辑与经营(一)
北京 温承宇 13161100901
媒体购物是虚拟购物
何谓媒体购物呢?消费者通过媒体信息载体直接获取商品信息并通过远程下订单的方式完成购物,媒体是消费者获取产品信息直接的途径,也就是说媒体即终端。媒体购物节省了消费者获取商品的中间商环节。
媒体购物因媒体类型表现形式各异,对不同产品销售是否有不一样的效果呢?的确,不同的媒体自身表现形式和媒体属性不一样,不同的产品在不同的媒体类型上发布立即销售广告信息进行销售结果是不一样的。
其中还有一点很重要,媒体购物需要获取信息情境及实现购物环境的支持。
为什么电视购物通过电视媒体信息传播模式在全世界都那么火爆,报纸等平媒购物风生水起,网络购物会无处不在呢?
在家看着电视,电视的情景画面活色生香,有声音,有画面,有氛围,观众看到心仪的商品,就能一个电话送货上门,而且还有退换货保障,如果更有品牌和诚信的保障,对于消费者是极具吸引力和可操作性的。
报纸也一样,有阅读报纸习惯的读者在相应的版面看到自己喜爱的或者迫切需要的商品,广告版面有详尽的描述和产品表现,一个电话即可获得,何乐而不为?
网络购物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性价比的比对,因为网络是一个让商品信息透明化的大平台,当然网络的视频和网络的产品呈现也可以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现商品本身,使其更详尽和立体。网络购物最关键的是有网络的每一个角落你都可以去下单购买,这种便利更让消费者“坐享其成”(当然要物流配送能够够抵达)。
广播媒体可能限制会多一些,因为广播购物仅仅在听觉上给消费者传导信息,消费者不是那么好方便记录购物电话及相关直接获取产品的信息,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专家探讨过分众进行电视购物立即销售的可行性,笔者认为不是很合适做立即订购。江南春自己说了,分众是在化电梯等候时间的“闲置”为“宝藏”,分众的受众群体是被强制性的接受广告,分众广告的表现现场消费者没有良好的购物环境,因此立即销售的可能性不大,而适合做品牌形象广告和告知性广告。
如地铁车厢内的移动电视广告,也是不太合适做立即反应的电视购物广告,如果是一个品牌的持续传播还好,若是阶段性的立即销售广告投放,那就很难说了,因为地铁内本身就嘈杂,用手机去立即购买订购产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关键的是,基本上移动电话没有信号。
虚拟购物本身也是一种购物形态,除了网络购物自己下订单之外,消费者购物达成还需要通过电话接触购物平台的销售人员,而电话只是一种声音的传递,与面对面的销售导购还是存在距离感的,但是电话销售人员和消费者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这是购物达成的临门一脚。虚拟购物最大的购物障碍是消费者不能直接感觉(如触觉、嗅觉)商品本身,对于虚拟产品(如游戏币充值卡、学习币等)最为合适,一些很标准化的产品也相应比较合适。
还有一点,虚拟购物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代替在购物现场(如逛SHOPPINGMALL)的真实感,尤其是爱逛街的男女,没有那种花费时间穿梭在购物殿堂的乐趣了。
在仅有的广告资源内促成消费者消费行动
媒体购物既然是媒体即终端的购物模式,和传统卖场一样,摊位的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要达成一定金额的销售流水,流水越高,产利就更高。所有的媒体购物都一样。
需要在仅有的广告资源内促成消费者消费行动,也就是广告投放后的直接销售达成。在电视购物领域,我们前期电视直销公司大多以投入产出比来衡量一个产品适不适合去投入,比如电子类数码产品需要达到1:3(一个比方),即广告投入的费用和广告达成实际销售额流水的比例是1:3方可达到收支平衡,那达不到,做这个产品的投入就没有意义了。如果有更高的回报当让会更好。其它媒体领域也一样,媒体自身的客观成本在那里摆着,要赢利,需要卖出产品,获得更大的销售目标。
在仅有的广告资源内促成消费者消费行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做的不仅仅是销售平台本身的搭建,对产品、媒体、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广告表现等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更高的指标。(未完待续)09-02-03 北京 温承宇 131611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