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新年,网上发布公告说“财源滚滚”等被列为禁语。因为与“裁员”谐音,不吉。老板们听着就怕。这只是网民自娱自乐的玩笑。
最近,网上在讨论是不是要取消许多对劳动者的新政,以应对金融危机。是谁这么心黑啊,这等于让政府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想给咱们政府抹黑啊。我想政府才没那么容易让你给忽悠呢。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件事,就是新的就业促进法颁布后,会产生一个隐性的作用,就是促进办公室政治的发展。“促进”仿佛是个褒义词。但是办公室政治历来被人诟病。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合适,但新的“就业促进法”肯定与“办公室政治”有着线性关系。
你想啊,既然不给公司明目张胆的开除员工,那怎么办?老板也心急,人事经理也绞尽脑汁。于是乎,降职、降薪及派别挤压,都粉墨登场了,派上用场。
办公室政治或者说公司政治在中国并不流行。在欧美则较流行。我曾追随老板在老外公司干过的那阵子(一个中美合资项目),是彻底体味到了老外的那种玩政治的热情。这也许和他们的所谓的明主体制有关。多个政党,一个国家,就是窝里斗。国会一项决议要争论个几年。几年下来,一批批官员下台。总统说话都不算数。你看电影电视也应该知道。整个体制都这样,肯定要延伸到企业管理里头去的。
你读《圈子圈套》或《杜拉拉升职记》,里面的勾心斗角、商海浮沉,都是欧美的那一套。可是为什么要斗来斗去呢?(学小沈阳天真状),因为欧美讲人权啊,讲法律啊,你开除员工,没那么容易。打工的把老板告了的,那太多了。微软那么有名的优秀企业,还天天被员工告呢。所以,办公室政治斗争,这是欧美特色。你见过宝钢的员工因为劳动保险问题告宝钢的吗?你见过中国化的员工因为薪水问题告中石化的吗?没有的事。
现在好了,现在情况不同了。有了《就业促进法》,儿子告老子,员工告老板,反了!现在的劳动局那是一派忙忙碌碌的景观——人家都报怨死了,说现在的民工真他妈的难缠。从09年开始,劳动纠纷打官书的少了。因为企业都很聪明。枪打出头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想裁员,不给直接裁,那就变相裁呗。
变相的结果就是变态。老板看一个员工不爽,就给你压力,处处给小鞋穿,降工资,降调职务,上下串通,看你在这个狭小有限的办公室空间怎么生存。直到有一天,你崩溃了,自己提出了辞职。怎么样,小样,乖乖滴自杀了吧,老板们还不用赔偿任何违约费用。人事经理一边偷着乐。
随之而来的,也就滋生了伟大的办公室政治。
中国人历来是善于斗争的。新的《就业促进法》,无疑像个催化剂,击活了人们心中斗争哲学的本能。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80后成为职志主力军,中国的办公室政治一代,会很快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