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场春雨,北京喜上眉梢。春雨滋润了麦田,更滋润了中国人的心田。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贵就贵在她不仅唤醒大地万物,更贵在大自然对人类的垂念。
此刻,我想起温总理在汶川特大地震后写下的四个大字,“多难兴邦”。眼下,全国军民正抗旱救灾在田间地头,他们不是用水,而是用汗、用心在安抚大地,为的不仅仅是夏天能得到粮食的回报……
此刻,我还想起黄河泛滥、大禹治水、都江堰、红旗渠、南水北调工程……改革开放30年了,我们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了不少,但似乎仍显不足……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及其带来的经济增长下滑,今后两年四万亿元的资金投入,农业建设有希望了。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不断付出代价。
此刻,我还想起在以色列工作期间的一件事。一次我邀请了几个基布兹(一种农村公社)的农民朋友到家作客。正当客人们夸奖中国饮食文化时,其中一位60多岁的老人突然对我说:对不起,阁下,我不能只顾自己享受,现在是伺候我那片土地的时候了。我有点迷惑,难道晚宴刚刚开始他就要离开吗?朋友看透了我的担心,笑着说,就半分钟,同时拿起手机,按了几个键后说,我们十几公顷麦地开始“用餐”了,现在我也可以继续品尝中国菜肴了。原来,老人在基布兹分管灌溉,不过他却不必每次都要下地,灌溉程序设计在手机上,到时候只要按下几个键,花卉、菜地、麦田都能及时得到需要量的水。此刻,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以色列滴灌技术发明后,一个农民从养活4个人猛增到118个人的原因所在;阿拉瓦地区1500平方公里的沙漠,却供应了北欧国家冬季50%的蔬菜和15%的切花。这就是科学种田的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