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上海市市长韩正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上海将出台人才居住证与户籍衔接办法,为人才流动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上海市因实施“人才战略” 而采取的这一策略,反映出上海市政府开放、包容的心态,也给上海市带来了很不错的社会印象。
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已经实行50多年了,这一世界上最为独特的户籍制度,为中国的“高积累”、“工业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广大农民为此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一人为地把“人民”划分为三、六、九等的政策,保护的仅是少数人的利益,从根本上违背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已经受到社会有识之士越来越猛烈的抨击。上海市此次户籍改革,虽然还不是彻底的改革,力度还很不够,但相对于政治中心的北京来说,上海市的开放心态无疑应该受到人们的称赞。
上海市在一线城市中率先破除户籍坚冰,虽然是在“引进人才战略”下进行的,也非常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维护人权的治国理念。但此次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或许和当前处于低迷状态的房地产市场有关。因为政府直接“救市”,总会引来众多的异议,但如果政府不“救市”,又如何让经济走出低谷?如何化解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前不久,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声言“政府不为高价房托市”,可话音刚落,就迅即出台了《贯彻国办发〔2008〕131号文件精神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一向精明的上海人,肯定不会走北京那备受争议的老路,他们当然要另辟蹊径,终于开辟了一条受到各界广泛赞同的“救市”之道,恐怕连那位建议限制外地人入户北京市的政协委员,此次恐怕也不会有“拿得上桌面”的理由来反对了。
笔者认为,这一得到社会各方面广为关注的户籍制度改革,一定会立竿见影地影响到上海市房地产市场的复苏进程。
首先,上海约400万的外来就业人员中,肯定有很大一部分“喜欢上了上海”,他们过去因为户籍壁垒,一般不会在上海购房。如今户籍制度的改革,也就是政策正式允许他们在上海“安家”,给了他们一个在上海“归宿”的定义。在这一部分人当中,一些较有实力的高薪族,将很快考虑在上海购房以让自己有归宿感;一些经济实力稍差的,也会加紧积聚财力,以待未来在上海购房;还有一些人,将通过购买二手房在上海安家。总而言之,这一部分本不在上海市商品房市场需求一方的“准市民”,其购房需求将被激发出来,对于改变上海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将带来极大的正面影响。
其次,由于上海市各种社会资源优于全国大多数地区,其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水平及法制、人权、人文等方面的优势,国内很少有地方能和上海相比;加之优越的气候环境,使上海成为中国最适宜人居的城市之一。居住在上海,是很多中国人的梦想。过去,户籍壁垒曾粉碎了多少中国人的梦想;今天,上海市实施多年的户籍制度破冰,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去上海安家,这对于促进上海市商品房销售,将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最后,吸引外地人在上海安家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就是“高考”制度。大家都知道,中西部地区上“三本”的孩子,在上海上“一本”应该没有问题,这是中国教育最大的不公平,可这样的不公平,在中国几十年都无法改变,而且还将延续下去。原因就在于制定政策的这些人,正是这一不公平政策的既得利益者、最大受益者,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利益。
上海市户籍制度的改革,将吸引大量在未来几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家长在沪购房。而且由于教育部对“高考移民”规定的年限规定,一旦户籍制度放开,将有众多在未来三年进入高考的学生家长在上海“抢房”,一股集中购房热必将形成。
上海人是精明的,上海决策层是睿智的。这一顺应民意之举,不但会促进未来的上海更加和谐,对于化解当前的金融危机,促进楼市的健康发展,将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我的相关文章
作客365:2009年,何时才是抄底好时机?
365地产家居网访谈:芜湖楼市,降与不降之间
解读国务院12·17房地产新政
向低收入者倾斜的房地产新政及其不足
救市就是救自己,房地产调控或将逆转
推荐导读
还有多少贪官在“裸体做官”?
副职如妻妾,助理如丫鬟
副部级嫖妓逾百,米凤君或将再破吉尼斯
黄松有“对未成年少女特别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