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与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一句无法驳斥的真理,只可惜,这也是一个永远无法兑现的“虚拟真理”。

一、刺客豫让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知名的刺客当属荆轲,实际上,还有好几位与之“同样地位”的著名刺客并不为大众所知。在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中描写了五位顶级刺客: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

今天我就拿刺客豫让的故事作为核心的论据。

豫让,春秋战国时晋国人。为晋卿智伯家臣。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国联手灭智氏全族。豫让为替主报仇,用漆涂身、吞炭使哑,两次刺杀赵襄子不成,最后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

第一次,豫让隐姓埋名扮作泥瓦匠混进宫中、藏于厕所,行刺未遂被捕。被捕后高呼“我要为智伯报仇!”,赵襄子左右欲杀豫让,赵襄子忙制止曰“此义士也,智伯全族被杀已无后嗣,只有这位臣子为他报仇,天下贤人呐!”于是下令放了他。

第二次,豫让埋伏在赵襄子要路过的桥下欲再次行刺,结果再次被抓。赵襄子问:“豫让,你不是也曾服侍过范氏和中行氏吗?智伯将他们杀死你不替他们报仇,反而委身智伯。如今智伯死了,你为什么唯独为他报仇且耿耿于怀呢?”豫让答:“范氏和中行氏待我像一般人,我亦待他们像一般人,智伯待我以士,我当以士报之。(原文: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赵襄子闻之很感动说:“义士啊,你已经为你的主人报了一次仇了,我也放你一次了,你该怎么办?”豫让说:“听说贤能的君主不掩盖别人的大义,您就是贤能的君主哇,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让我砍一刀。”赵襄子当即脱下衣服交给他。豫让利剑在手向衣服击刺,仰天大呼道:“吾可以下报智伯矣!”然后伏剑自杀。赵人闻之死讯无不恸哭!

是啊,豫让是一个何等忠义的勇士?!

二、豫让故事的局部现象与大部分现象

一个忠义之士为报知已之恩而舍命报仇,一位贤能的君主为不掩盖别人的大义放走刺客。乍看此故事,我们无非可以看到这样几个现象:

1、豫让对智伯的忠义之举

主人都死了,他却还要竭力去刺杀剿灭主人的敌人,刺杀不成以死谢主。

2、赵襄子是位贤能的君主

别人来刺杀自己,赵襄子竟然不杀刺客,还要放他走;刺客第二次来杀自己,他在刺客死前还能满足刺客的最后一个要求。

3、智伯对豫让非常厚道

“智伯待我以士,我当以士报之”,智伯死后还能够有个豫让为了给他报仇而死,可见当初智伯对豫让是何等厚待。

如果仅仅通过这些现象,我们也许会认为豫让、智伯、赵襄子都是君子,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智伯,名瑶,是春秋末期晋国六家世卿之一,是六家中最强的一家,智伯为扩张领土,曾率兵围攻赵襄子的领土晋阳,围城一年有余未能攻克,于是引水灌晋阳。致使晋阳城变为汪洋泽国,达到了“沉灶产蛙”、“悬釜而炊”的结果。围城日久再加上大水漫城以致粮食耗尽,城中百姓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然而,智伯并未取得最后的胜利。公元前453年,赵襄子联合韩、魏二国联手打败了智伯,智氏全族被诛灭。

从这一系列现象我们又看到了什么?智伯为打败对手不惜水淹全城,根本不把全城百姓的死活看在眼里;而赵襄子为复仇,也杀光了智氏全族,全族的概念指的是凡跟智伯有血缘关系的人,一概杀光。智伯和赵襄子,一个比一个残忍。

而豫让呢,他曾经为范氏和中行氏服务,智伯把他的两个老主子都杀了,豫让也没去报仇。可见,豫让是个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的人,根本不在意主子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

三、现象与本质的思辨

现象一、智伯水淹全城百姓,现象二、赵襄子杀智氏全族,现象三、智伯待豫让以士,现象四、豫让冒死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现象五、赵襄子放走一个刺杀自己的刺客。

常言道透过现象看本质,决定你判断一个人本质的依据就是你看到的一个人的某些现象。如果你看到前两个现象,你会认为智伯和赵襄子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如果你看到后面三个现象,你就会觉得他们皆是敬贤忠义的君子。因为看到的现象不同,决定了你对某个人、某个事物、某个事件的本质的不同认知。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通过感性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通过现象掌握本质。现象是事物表现出来的,能被人感觉到的一切情况。

看过词典中的解释,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要判断本质,须掌握现象;要给本质定性,必须掌握全部的现象。但就一个人而言,究竟有谁能够看到另外一个人的全部现象呢?没有。没有任何人可以看到另外一个人的全部现象,即使再亲近的人,看到的也只是部分

曾有人认为刺客豫让和赵襄子的故事存在很大的虚构成分,认为这是赵襄子安排枪手杜撰的。但今天,我们暂且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智伯待豫让以士为假现象,待豫让以利器为真本质;赵襄子放豫让为假现象,转手豫让美化自己为贤能的君主为真本质!

中国人讲究盖棺定论,但实际上在人为的操纵下,即使一个人盖了棺、定了论,也很难令人信服那是不是那个人的真实本质。因为,即使你看到了99%的现象,但也许决定本质的就是那你暂未看到的1%

既然我们根本看不到一个人的全部现象,那么我们根本就不能判断一个人的本质。人类的复杂就复杂在这里

1、每个人都不是给所有人都呈现出共同的一面,在不同的环境中(时间、地点、场合)、面对不同的人群,他表现出来的现象是差异巨大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群中会得到近乎天壤之别的评价;

2、即使面对同样的一群人或一个人,某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现象;

3现象其实也有真、假之分,如果我们看到的现象本身就是“假象”,那么我们就彻底无法判断本质了;起码在判断之前要先判断现象的真、假,就如同孔子曾经误解颜回,眼见都不一定为实啊;

4人并不总是通过好的假象来掩盖坏的本质,甚至还会通过坏的假象来掩盖好的本质,这也就是为什么世间有真君子、伪君子、真小人、假小人的说法;

5、即使同样的现象,在不同的人眼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表象,因为各人的本质不同、所处的角度不同,决定了他们对同一样事物也会产生不同的认知;这就是为什么你做了完全相同的一件事,却能够有各种各样的评述和理解;

6、……

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现行的人类社会中,还不如理解为现象决定本质。

不要试着去判断一个人的本质,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够看到任何人的全部真现象。

世间无真相,同理,人无本质。

任何人都有可能是任何人。

 

备注:“任何人都有可能是任何人”一句为智盟同仁徐辰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