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拥取暖,PSA三菱能否成为另一个雷诺日产


摆在PSA总裁菲利普•瓦兰面前是两条路,一是成为克莱斯勒前总裁伊顿•鲍勃,二是成为雷诺和日产的双CEO卡洛斯•戈恩。
上周四,三菱汽车承认与法国标志雪铁龙(PSA)集团正在商讨加深合作,包括出售股权建立跨国联盟。该消息发布前两天,上任不到8个月的通用汽车前总裁韩德胜黯然离职,菲利普•瓦兰则在PSA总裁办公室里度过半年的时光。
“瓦兰一直想把PSA集团规模做得更大。”PSA集团一位人士表示,PSA集团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全球竞争格局显示出单一区域型汽车公司前景黯然,体量增大是PSA能看到的最好出路。

 

又一个欧亚组合?
三菱汽车上周四表示,该公司正就结盟注资事宜与PSA进行商谈,后者可能获得三菱汽车较高比例股权。三菱汽车的发言人表示,该公司一直与PSA商谈是否能够加深关系,结盟注资是众多选择之一。
外电称PSA可能以3000亿日元购买三菱汽车非公开发行的新股,从而获得三菱汽车30%~50%的股权。不过三菱汽车的发言人称“现在不会讨论具体的数字和潜在的股比。”
日本媒体报道称,三菱汽车将发行23~24亿美元的新股,标致将认购30~50%。该交易将给三菱带来新的现金流。PSA则将获得三菱在电动车技术上的专长以及其在新兴市场的销售网络。三菱也可能购入标致的股份,形成交叉持股的局面。
PSA承认与三菱汽车正在展开谈判,称本次会谈目的是扩展两家公司的合作项目,其中涉及到开发四驱车、电动车,以及在俄罗斯境内的一家合资企业。
PSA曾与三菱汽车在巴黎签署协议,共同针对欧洲市场合作研发电动汽车,当时就引发了双方将结盟的猜测。基于双方当时签订的合作框架,三菱汽车公司计划在2011年前,为PSA生产1万辆电动汽车。预计生产车型以三菱的4款电动车IMiEV为原型。
分析师认为,如果PSA成功收购三菱汽车,PSA-三菱将成为全球第六大汽车集团。根据两家公司今年上半财年的销量情况,预计合并后PSA-三菱今年总销量约为400万辆,落后福特为全球第六大汽车集团。
PSA总裁菲利普•瓦兰曾公开表示,目标是将PSA打造成一个更强大的全球性汽车公司,可通过包括与其它汽车公司结盟在内的多种途径达成这一目标。
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汽车加速重组变革。美国通用与克莱斯勒相继破产,意大利菲亚特集团成为克莱斯勒新股东,新的通用汽车则属于美国政府。在欧洲,大众汽车成为保时捷的东家。海外业务欠缺的PSA此时扩张并不足奇,但PSA必须正视的是,一百年汽车历史中,横跨不同大陆的重组鲜有成功案例。

 

两个失落者
“汽车行业增长放缓,同时绿色汽车技术方面投资需要的整合压力。”三菱汽车发言人在解释与PSA进行谈判原因时表示。
虽然三菱跑车在车迷中依然饱享盛名,但三菱汽车的业绩却是岌岌可危。三菱汽车2009财年上半财年财报显示,其上半财年销售额为5730亿日圆(约63.4亿美元),同比下跌53%。上半财年共亏损364亿日圆(约4.03亿美元)。2008财年,三菱汽车全球销量下滑为106.6万辆,预计2009财年继续减少为93.2万辆。
按销量规模,三菱汽车全球最重要的四个市场分别为“亚洲及其他”(含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西等)、欧洲、日本以及北美。但在今年,三菱汽车的主战场遭遇全线销量下滑。其中前10月俄罗斯销量同比下滑62%,前11月美国销量同比下滑46.5%,前10月欧洲销量同比下滑20.5%,前11月日本销量下滑17%。
2009年5月,三菱汽车社长益子修表示,“加拿大、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中国、巴西以及波兰”等地区本财年销量有望增长,带动三菱汽车全球整体销量,“尤其是中国最值得期待”,但益子修的期望显然快要落空。
今年前10月,三菱汽车中国合资公司投产的三菱品牌蓝瑟和戈蓝累计销量仅为8750辆,进口形式在中国销售的三菱汽车销量也仅为1万多台。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三菱汽车销量依然低迷。
东京东海研究中心分析师加藤守表示,“在三菱财报不佳的情况下,标致的入股将为其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光靠三菱自己是撑不过去的。”而这已经是1997年以来三菱汽车的第三次危机,前两次已经让三菱汽车处于“死亡”的边缘
PSA的业绩虽然优于三菱汽车,但也并不乐观。盖世汽车网总裁陈文凯表示,PSA核心业务集中在欧洲,是一个“大规模的区域型公司”。而根据近30年全球汽车格局的改变和产能过剩情况,区域型的汽车公司受全球公司挤压生存空间日益缩小。
PSA集团内部人士认同了这一观点。今年上半年,PSA全球总销售达158.7万辆同比下降14%。除欧洲市场占有率较为稳定外,其全球第二大市场南美市场销量下滑14.3%。
“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区域型公司生存空间以后会越来越小。”陈文凯表示。

 

雷诺日产经验可否复制
PSA与三菱的一旦达成联盟,此模式与雷诺-日产具备极大的相似性:同为法国公司和日本公司的联合,同样是日本公司濒临危难之际,同样是法国公司控股。但纵观近30年来全球汽车跨洲际重组,依然是失败居多。无论戴姆勒-克莱斯勒的解体还是通用汽车的倒下,都证明了跨国组合的难度之高。
尽管雷诺-日产的全球平台与生产贡献策略、协同效应令其他汽车公司眼红不已。反观PSA与三菱联盟,对于PSA而言,可借助三菱汽车的产品完善其亚洲业务,并弥补其新能源汽车技术短板。在业绩糟糕的亚洲市场,还可以利用日本车型更好的提高亚洲销量。三菱汽车则可以通过这次联姻获得关键的资金,以及借此推动其电动车业务。不过雷诺与日产模式,却并不具备可复制性。
三菱汽车发言人弘山名表示,与PSA的联姻是三菱汽车自救的几个选择之一。1999年,时任克莱斯勒总裁的鲍勃•伊顿也有着类同的想法,但与戴姆勒集团重组的壮举却成为克莱斯勒由盛转衰的起点。
汽车专家钟师指出,雷诺面对的是身处困境,但规模与实力与自身相当的日产汽车。因而虽然被雷诺汽车控股,但两家公司地位相对平等,文化融合相对便利。而PSA面对的却是濒死的弱者三菱,从销量规模而言,PSA是三菱汽车的三倍。强与弱的联合,首先要面对的是激烈的文化冲突。
“PSA和三菱文化差异很大,融合难度很高。雷诺日产之所以重组成功,还因为卡洛斯•戈恩这样一个强势的CEO,卡洛斯•戈恩并不是随处可得的。”陈文凯表示,从过去经验看,PSA并不擅长海外发展,也不善长跨国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