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5日上午,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5日上午在北京开幕。
放眼我国三十多年历史的特色市场经济,09年乃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然而,在中国政府大力度救市的扩张性政策刺激下,在被历史罕见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拖累的情况下,中国09年GDP“保8%”的目标已经是板上钉钉,也就是说救市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另外,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明年的经济发展工作,对于进一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巩固经济回升基础,保护调控成果,并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创造良好条件,这个经济会议的意义就非比寻常。
更重要的是,按照惯例,这次经济会议将成为判断2010年市场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也将为明年中国整体经济工作定调。作为中国经济直接命脉的房地产行业,和千百万劳动人民,岂能对如此重要的大事熟视无睹?!
既然如此,09年的经济会议为2010年的经济定下怎么的基调?关于经济工作会议的观看、分析、解读又该注意什么?经济会议的看点又是什么?为了照顾到不同读者的需要,笔者就从“亲民”的角度跟网友探讨一下这次会议的基调,以及又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几个看点:
大基调已定:稳字当头
众所周知,按照我们国家的特色惯例,举凡大的政策出台之前,为了“统一认识”也就是不发出过多的杂音,往往都会在大会之前开个“小会”,首先是为了让各方势力有个妥协,其次对“档”的喉舌(媒体)、各个部门吹吹风,让大家有个准备,以防马屁拍到蹄子上。
早在09年11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其实质就是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通过分析政治局的会议,我们发现传递它出这样的信息:2010年中国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可以说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台“政策紧缩信号”的预期已不存在,明年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无悬念,用一句话说就是“稳定是明年的大方向”。
另外,提高政策“针对性和灵活性”其实是要对经济进行“微调”。为何?因为09年的“烧钱过冬”也就是“以毒攻毒”救市法,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比如大家切身感受到的房价激烈反弹,地王频出,以及大家感受不到的楼市“潜规则”,也就是“囤地”“圈地”热潮等等。详情参见笔者的《经济会议面临“四险一难”》, 一险:09年信贷总量庞大,各行业资金呈现结构性矛盾二险:开发商资金充裕,楼市将成为强势的卖方市场;三险:通胀预期强烈,资产泡沫加剧;四险:国外热钱流入,风险加速集中;一难:房地产新开工面积还在恢复。
经济会议的内容:
三部曲:1、分析国际国内形势;2、总结2009年经济工作,对2010年经济发展作出部署;3、展望和为2010定调。
问题一,分析国内国内形势,以及总结2009有什么意义呢?
分析和总结的意义在于,分析和总结的结论将作为制定2010年政策的依据。另外,我们国家的“档”其实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其实跟归根结底就是:在制定政策之前一定要客观、准确的调查当前形势,一切政策都以实际形势为依据。在这次会议之前,中央领导的不少同志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水灵灵,活跳跳”的百姓生活,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查研究。不管结果是怎样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为在经济会议上表态做准备。你看,分析、总结这么重要的过程,怎么能够没有意义!
问题二,这里边应该注意什么看点呢?首先,总结和分析的结果将作为来年定调依据;其次,正确的分析和总结当前形势,则会导致正确的调控基调;反之就不用说了吧……。从目前“稳字”当头的基调来看,这次会议的基调把握的还是很准确。可以看出,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成熟,中央的调控部门也在不断成长,正应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玩笑哈!)
几点悬念:
几点悬念也就是经济会议待解决的问题。用术语讲就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行业政策等相对具体的定调。由于“稳定当头”的基调已定,详细结果马上就公布了,没有时间价值的情况下预测几天后的事情(笔者从不炒股),没有必要,还是等吧。
看经济会议应该注意:
经济政策的制定是从全局出发,这句话其实可以分解为:
1、不能仅仅把眼睛盯着某个行业,即便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直接命脉,他也只能是三大产业、无数行业的局部,同样不能用房地产的当前形势去“框”经济会议。
2、全局还意味着考虑经济发达的东部,经济较发达的中部和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不能因为沿海制造业还在苟延残喘,就期望政府继续救市。
3、全局还意味着不仅考虑明年,还要考虑12个五年计划以及更长远的发展,从结构要从根本上入手去“调结构”就可以看出,这次会议用的是“长远眼光”。
4、全局还意味着全球化,目前的经济已经是全球一体化,西方置身于金融危机泥潭,中国也不可能置身度外,更何况中国是一个严重依赖出口的外向型经济体,每年仅出口占GDP比例就达35%左右,因此,这个全局也不能忽略,老外经济复苏的如何,还是要被考虑到。
5全局也意味着对财政、信贷、等政策进行调控时,不仅考虑到楼市为经济带来的贡献,还要不楼市“过激”复苏带来的副作用也考虑在内。尤其当前经济出现的结构性过热,以及资产价格“泡沫”倾向,一定是会“精确点杀”的。
6、不论历届调控基调怎么变,有一条规律永远不变,那就是来年调控基调都是建立在对当时经济基本大形势的判断,如果过热就“削峰”进而采取收缩性政策,如果过冷就“救市”进而采用扩张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