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裕
昨天,上网浏览时看到一则题为“政府配备更新公务车自主品牌将不得低于50%”的新闻,该新闻称,记者从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获悉,从2009年开始,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自主品牌汽车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
为落实该要求,财政部正在会同国管局、中央纪委等部门研究起草《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更新管理办法》,研究确定自主品牌汽车标准,以控制公务用车采购的档次、价格,并扶持自主品牌汽车发展。
这似乎是自主品牌的一大福音。
我不禁想问,这一政策倾斜带来市场机遇究竟有多大?
单看今年1.6L以下小排量车的火爆,也许同理可得。
以下便做以数字分析。
媒体披露的数据显示,中纪委、公安部等从2007年10月底开始,投入近500人,采取统一性暂封交通牌照登记等措施,历时一月,查出当时全国31个省、市党政机关、国有部门,共拥有各种交通机动车辆近530万辆。
而据以前掌握的资料看,1997年则是120余万辆,2002年是300余万辆。1997年到2002年间隔5年,公务用车年均增加30余万辆,不过保有量加倍还多;2002年到2007年间隔也是5年,公务用车保有量增加虽然不足一倍,但年均增加近50万辆。2009年的数据没有出来,估计年增加应该在70万辆以上。
而每年更换的公务用车,保守估计也在80万辆以上。
两者相加,每年新增配置和更换的公务用车估计在150万辆以上。
以自主品牌分得“半壁江山”计,总量即75万辆,而以每辆车子均价8万元计算,这个市场总量在600亿元左右。
至于这600亿蛋糕,自主品牌车企谁又能分得最大的一块呢?
(by danieluo)
(独家供稿新浪汽车,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欢迎广大网友指正、赐教,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