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行业法律风险管理现状、困境及原因分析(上)


 

医院行业法律风险管理现状、困境及原因分析(上)
 
 
             四川瑞鼎律师事务所  何智勇 律师
 
 
 
(一)医院行业法律风险管理现状
 
1、医院行业法律风险管理意识普遍不高
法律风险管理意识,不仅包括人们对客观存在的各种法律风险的重视程度、认识水平以及处理态度等,还包括人们对法律风险管理理念、模式和价值的了解、认可程度。瑞鼎律师事务所LRM研究中心在确定医院行业的法律风险管理意识调查考察主体时,不仅注重医院投资者、管理者,还注重医护人员甚至医院后勤工作者,同时也对医疗卫生行政相关部门作了必要的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医院行业对法律风险管理的意识普遍不高(见图表2.1)。对法律风险管理这一概念“不知道”的人数占了近一半,而这其中无论是医院投资者、管理者还是医护人员都达到40%以上(见图表2.2)。
 
2、医院行业法律风险管理成本投入很低
医院行业法律风险管理成本,包括医院内部建立法务部门、聘请法律顾问、委托代理律师、申请司法鉴定或医学鉴定、引进法律风险管理机制等等跟法律事务有关的费用支出的总和。根据图表2.3所显示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公立医院较其他类型医院的法律风险管理成本较高,民营医院、小型医疗诊所甚至部分外资医院每年对法律风险管理的成本投入基本在2万元以内。总体上讲,法律风险管理成本投入跟医院的规模及业务量有关,二者基本上是正比例关系。我国医院行业对法律风险管理的成本投入非常低,甚至达不到世界医院行业法律成本投入的平均水平。
图表2.3   我国医院行业法律风险管理成本投入比较
                                     (货币单位:人民币)
      投入金额
医院类型
2
以内
2-5
5-10
10万以上
公立医院
1
3
4
2
民营医院
7
2
1
0
外资医院
5
3
1
1
医疗诊所
10
0
0
0
注:以上数据是瑞鼎律师事务所根据已掌握的医院数据库分别在四类医院中
随机抽取10家医院进行调查所得出的统计结果。
 
3、医院行业法律风险处理模式落后
我国医院行业目前对法律风险处理的模式主要包括聘请法律顾问或委托代理律师就具体个案进行法律咨询或者事中控制、事后救济;甚至有些医院根本就没有法律顾问,完全靠院长或科室主任凭经验常识把握法律风险。总之,这种传统的法律风险处理模式是粗放、落后的,其对法律风险的控制作用存在很多缺陷(具体有哪些缺陷请参加本报告下文中相关部分介绍),难以有效实现防患未然,避免不必要损失的目的。
 
4、医院行业法律危机造成损失严重
前面提到,医院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在医院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不仅可能遇到如医疗事故这样的医疗纠纷法律风险,也可能遇到医疗广告侵权法律风险,还可能遇到在医疗器材及医药采购过程中的买卖合同法律风险;同时伴随着我国医改方案的不断推进,在医院行业中还必将出现种种新的法律风险类型。如果没有对这些法律风险缺乏认识和了解,不对其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一旦法律风险通过某种诱因演变为法律危机(法律危机的产生机制请参见本报告后文相关内容),面对重大损失,悔之晚矣!根据瑞鼎律师事务所LRM研究中心对我国西部地区25家三甲医院所作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基本上每个医院都会因为法律危机而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见图表2.4)。
其中因为法律危机爆发而遭受直接经济损失在60万元以上的占了被调查医院总数的72%。医院因为没有对自身存在的各种法律风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至于遭受法律危机所带来的巨大损失,正成为医院行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这种损失的具体表现方式包括: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刑事制裁、医院信誉及公共形象受损、医疗卫生业务资源萎缩、医院正常经营受到不良影响等等。不管是那种损失表现方式,最终都可转化为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损失。根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维权部的一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医院行业因医疗纠纷而引发种种非理性冲突事件的现象比较严重(见图表2.5)这种非理性冲突事件可直接导致医院信誉及公共形象受损、医疗卫生业务资源萎缩、医院正常经营受到不良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