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然倒塌的迪拜奇迹给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中国房地产泡沫的膨胀,在不良经济学家的欲盖弥彰中愈演愈烈。所有的人们,除了哪些依然沉醉在房地产迷梦中的人外,都怀着不同的心情等待泡沫破灭的那一天。
这是一个85%对于房价难以负担的国度。我不知道有多少所谓刚性需求是多少人扛着超过自己经济承受能力的重压咬牙顶下来的。我们同样更不会知道,到底投资需求到底在房地产市场的份额到底多大。而我们更不会知道的是,我们生活的城市,哪些已经卖出,却似乎永远都不会有人居住的房屋,到底归谁所有?我们只是不明真相的群众,连围观那被删减后的《蜗居》的权力,看上去都不会得到多少的保障。
而我们却仍然要在这个国度生存,当CPI数据由负转正之后,我们本以为现实生活中感受的到的隐形通货膨胀终于得到数据证明,而事实又一次证明我们的无知,一切说明的只是我国走出通货紧缩的天大利好。
其实,2009年末的房市疯狂,说明的唯一问题就是对于通货膨胀的担忧。投资的渠道少之又少,在股票市场被剪过几次羊毛的人们,有钱买房,即使是只能交上首付也要买上,似乎是现实中唯一的选择。
如果说是防止资产泡沫的风险是最近中国股市连续大跌的原因。那么,我深信,这样做的唯一结局就是将资金赶出股市,赶向房市,为不断吹起的房地产泡沫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只是,品种再优良的绵羊也有无法再提供羊毛的一天。
据说,这是一个被房地产绑架的国度。只是,房地产从来就没有绑架过它。绑架它的只是一个叫商品房的怪物。商品房建设可以拉动长长的产业链条,消耗大量的钢筋水泥。那么,集资房、福利分房、廉租房,又不能消耗钢筋水泥,不能拉动长长的产业链条吗?而当人们,拥有比商品房更加低廉的集资房、福利分房、廉租房后,他们被解放出来的资金用于消费会推动多少GDP的增长和多少人口的就业,更不论这些资金被用于投资可以产生的效果。
其实,迪拜危机看似敲响了中国房地产泡沫的警钟,其实,更应从中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中国房地产有泡沫,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商品房一家独大的模式,是不论财富多寡的社会各阶层都被迫加入吹泡泡的危险游戏之中。这才是最大的悲剧。
迪拜危机映射下的中国式悲剧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