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置税优惠末班车 白搭也不搭


    购置税是做什么的?乘联会副秘书长崔东树介绍说:从汽车产业政策看,汽车行业的发展定位为“实现汽车工业与城市交通设施、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相关产业协调发展。”这是04版产业政策和09版政策均明确的概念。而购置税就是用购车收税修路的钱,也就是涉及协调发展的概念,在汽车保有增加较快的同时应该是要加大购置税的修路资金支持。

  在经济危机来时,购置税减半是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有力手段,但如果一直实施下去,车多路少还怎么发展和谐交通?因此,在经济条件好转之后,购置税优惠的取消势在必行。

  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减征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政策延长至2010年底,减按75%征收,优惠延长至明年年底。也就是说减免25%。另外,以旧换新的标准提高,补贴增加。

  笔者认为,这次的购置税减免的政策市十分恰当的,不急进,也并不保守,一切求稳。循序渐进的取消好处很多,比如,优惠如果全部取消容易导致消费者年底扎堆购车,给厂家和市场带来混乱;优惠部分减少有利于厂家和经销商的调整和接受;对于汽车市场的增长依然起到促进作用;另外,迪拜危机是否会再次导致金融危机加重还不清楚,也算留有后手。

  至于之前一直有传闻的,购置税优惠延伸至1.8以上车型的,根本就是无稽之谈。首先,经济好转,车市暴涨,没必要扩大刺激;其次,汽车产业政策规定,引导汽车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能源、新动力的汽车。因此,鼓励向下的可能性远远大于鼓励高油耗、大排量的车型。

  不过,12月31日即将到来,相信不少的消费者都会搭乘购置税减免50%的末班车,12月销量再次突破百万辆并不难,全年的销量将稳超1300万辆,可能在1350万辆左右。

    看一则东方早报报道:业内人士认为,国内人群的消费心理并不难琢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仍然使得很多人投入到买车的“角逐”中去。临近年末的买车几乎可以用“抢”来形容,据早报调查,沪上目前预定一汽大众高尔夫需要等到明年3月份才能提车,而像一汽丰田RAV4、广州丰田汉兰达的提车时间大都要到明年四五月。“加急费”和能提前拿车的“装潢费”字样,再度成为很多4S店销售人员的口头禅。其中一万元以上的加急费也有出现,奥迪Q5的加急费甚至超过3万元。车市专家表示:“在2003年时加价非常普遍,中国车市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各个厂家都扩充过生产线之后这种热潮还是第一次出现。”
    上述提到的车型虽然并非1.6L以下排量,依然卖的这么火,可以想象享受到购置税优惠的车型……

  笔者认为,中国车市的车价一直都是以降低为趋势的,明年虽然购置税优惠减少了25%,可车价的降低完全能够抵消政策的优惠,与其在年前加价、排队的买车,不如年后轻松的购车。想象一下,如今超过6成的车企在争相扩产,生产那么多汽车不打价格战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中国的汽车千人保有量到现在不过38辆,全球的平均量是520辆,从中国千人保有量来说,这个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需求相对刚性,每一年新增客户来讲,80%的客户都是首次购车,中国已经进入了轿车的普及期,至少5-8年内都会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不少专家预测明年车市仍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乐观者更认为可以达到15%甚至更高。

  所以,笔者认为,买车与否还是从自身的需要出发、用途出发,尽量的借力外因,而不是被外因主导。

  下面是汽车专家苏晖对于买车的看法,希望对购车者有启发:

  永远都是买车的合适时机

  买车什么时间买,我觉得永远都是合适的时机,你不能说车价最低是时候再买,车价永远没有最低的,为什么?因为车价低到厂家难以承受的时候,那一定会更新换代,也就是车型更新、配置更新,所以没有永远的最低的车价供你选购,只是比较合适的车价,心理比较满意的车价。现在市场就有出厂价、成交价,指导价、消费者砍价。

  买车砍价是中国独有社会现象 年底买车价格优惠可能大

  比如买一款车砍价是中国独有的社会现象,是世界各国所没有的现象,但中国的这种民风、习惯,买菜砍价买车也砍价,但是你想没有免费的午餐,你看砍下车价来经销商成本会减少,他们一定会从别的方面给补充回来,这边车价涨了,那边一定要有一定收入作为补偿,这边购置税让价了,那么其他车价一定要挺,购置税降百分之五十,车价大幅度降,商户绝对不能做这样赔本的买卖,所以我告知消费者在你合适的时间,每年年底,经销商为了完成年度的销量,他一定要追量,那时价格就弱化,很有可能采取大幅度的优惠,让利。但一近年初,他一完成计划,把量走完了,那么第二年他一定要挺价格,为了保证收益。我觉得消费者知道这么一个基本规律,但由于实用问题,你不能等到十一月十二月再买车,我觉得也不现实。我想这个问题也过于的拘谨,也不是一个能过享受汽车生活的一个消费者。

 

小火慢烧 取消购置税优惠如烹小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c630430100g5s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