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利奈尔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系辞上传》第四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这是《系辞》作者对《易经》的高度赞扬。这个准字,表示齐等、标准,就是说,易道或者易象与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是平齐的、齐等的。易有“三易”之说,即变易、简易和不易。我们以前讲的错综复杂的种种变化、吉凶悔吝的种种结果,都是生生不息、变动不居的。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一年四季都是如此,都在不断变化,这就是变易的道理。
“易与天地准”,就是说易道的变化与天道的变化,也是可以相互参考的。天地万物的变化,都可以通过易道中一阴一阳的变化,来表现出来。易道是变易的,同时也是简易的,但怎么个简易法呢?我们前面讲了“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就是说整个易学的精神是很简单的,易学的变化之道,它的根本规律并不难。就像我们学数学的加减法,一加一等于二,这是很简单的,但是就这么加下去,再庞大的数字都可以通过“一加一等于二”这个简单的规则全部体现出来。易道的基本规则是很简单的,所以是简易。那么不易又是什么呢?易道的基本规则是简单的,既然是基本规则,同时也就是永恒不变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以,《易经》有变易、简易和不易这“三易”之说。
对于我们来说,尤其要体会“三易”中的简易和不易。真理往往是最简单的。不仅真理是最简单的,通向真理之路也是最简单的。只要你认定后,持之以恒地去做就行。胥老师上次给我们讲太极拳时说,哎呀,我都不晓得后面怎么给你们讲了,我要讲的都说完了,关键是你们要坚持去练。事情往往就是这么简单,学佛法也是如此,不管是禅宗、净土宗还是密宗,都是如此。
净土宗的实修,实际就是把净土五经的所有经文,通通化为一句佛号。《阿弥陀经》一开始就讲:“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从这里往西方去,要穿过十万亿佛土,那么远、那么神奇的地方,你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就可以去哦!其实,那么多的经典讲极乐世界的殊胜美妙,无非是一个目的,就是要让你对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几个字产生信愿。你真的对极乐净土产生强烈的信愿之后,当然就是信愿念佛。你从头到尾一门心思念下去,渐渐把所念的佛号打成了一片,你就能够得解脱,能够往生净土,就能从极乐世界里的一朵莲花中化生出来。这个就叫“花开见佛悟无生”。净土宗的实修就是这么简单的,通往真理的道路也是这么简单。
禅宗也是如此,那么多的灯录和公案,个个都是让你扫去心中的妄想执着,就是让你在念头上做功夫,让你在念头上体会一念生死是什么状况,要你体验这个东西。如果把这个东西找到了,那修行就简单了,所谓不修而修,修而不修。你一下子就明白为什么禅宗说“无修即是真修”,为什么祖师爷会说“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密宗也是如此啊!刚接触的时候看起来很复杂,这样灌顶、那样密咒,还要供养,还有仪轨,还有各种古怪神奇的本尊等等,要修的话真的是好复杂、好麻烦啊!但是,当你真正入门了,从有相密的低级阶段进入到无相密的高级修法时,比如修大圆满、大手印时,那就跟禅宗一样,没有那么多的花样了。
总之,最本质的东西都不复杂,关键就是要去做,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就是“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当然,我们现在学《易经》,是必须有一个由一无所知到越学越复杂的过程,需要对易学的整个体系有一个基本了解。如果我们经过了这个复杂的阶段之后,能够再化复杂为简单,在学习传统文化中能够越学越简单,那就了不起了。我们有些朋友问起问题来,往往越问越复杂,由一个小小的问题就引出一大堆不着边际的问题。这就证明他没有经过思考,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会学习的人,问题是越问越少的,最后只剩下一个根本问题。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生起疑问来,然后一门心思寻求答案,按禅宗里的说法就是起了“疑情”。现在的人参禅很难啊,难就难在大家起不了疑情,就是你众多的问题还没有归结到一个根本问题上。一个人如果真的生起了疑情,那他破参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只要你参破了疑情,解决了根本问题,其它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以,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一定要学会简化,越简化就越会如鱼得水。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这里弥纶一词的“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弥漫、遍及一切之处。佛教里面经常说“尽虚空、遍法界”,这就是“弥”的感觉。那么“纶”是什么呢?纶指的是经纶,就是经纬,它可以对这个无限广阔的空间进行定位。我们看地球那么大,人们用经纬度就可以把整个地球上的点全部照顾到。前段时间,听胥老师说网上的google地图很好耍,任何一点,不管是南极北极还是非洲,都可以不断放大,最后那一点上的地形地貌会看得清清楚楚。这个地图怎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就是经纬的定位。这个地图真是很好玩的,我专门找了一下成都光华大道,就是我们龙江书院的位置,看到周边的风光、沿途的风景都很清晰。现代网络地图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还不是通过这个“经纶”,就把整个地球上的事物概括出来了、定位出来了。所以,这个“经纶”是很好用,也是很方便的。
实际上,在我们的精神中也应该找到“弥纶”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的心胸、器量要“尽虚空、遍法界”,要广大到弥漫一切处。同时,我们又不能任由自己的精神完全自由散漫、不着边际,要用经纶,要用这“精神的经纬线”给它定位,给它定出一套基本原则、规矩。我们的精神无论漫游到哪里,只要经纬度一确立,就能够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是一个比喻,比喻易道的一阴一阳,就具有这样一种“弥纶天地之道”的功能。这是一种非常高的赞誉,是把《易经》提到了其它学问所不能达到的高度。事实也确实如此,《易经》是中华文化总的源头,同时也被公认为中华文化的至高点。我们大家能够在这里一起学习和探讨《易经》,也是一种难得的缘份和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