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和洪烛
诗歌校园行 诗人为学生解惑



张同吾老师:与诗歌同行,为青春歌吟
三帅哥

晚会两大主持人。女主持我没有怎么注意(不好意思),男主持总感觉像徐志摩。

“中国新诗艺术与发展前景”学术研讨会现场

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谈论中外诗歌
张同吾老师和三色谨
周庆荣先生和朱先树老师
[金铃子文集《奢华倾城》]
诗歌校园行 诗人为学生解惑
商业社会诗歌真的无用吗
■《徐志摩诗歌节跻身我国三大诗歌节》后续报道
N晚报驻海宁记者 沈 静
通讯员 华 敏
本报讯 “我也是你们这个年纪开始写诗的,和同学们在一起,我这个70多岁的老人觉得年轻了。”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晓雪面对海宁市高级中学的学生有感而发。昨天上午,参加第二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节的诗人们兵分两路,走进海宁市高级中学和宏达学校,跟文学社团的学生交流互动。
诗人们和孩子交流
昨天上午,记者跟随由晓雪率领的一行人马,来到了海宁市高级中学,与该校紫薇文学社的学生们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在诗人队伍中,就有前天刚获奖的金铃子和洪烛。
据了解,海宁市高级中学紫薇文学社成立于1987年,多年来涌现了不少热爱艺术、热爱文学、热爱诗歌的“准诗人”。目前,文学社有社员200余人,每年都会组织诗歌创作比赛、朗诵比赛,学校的刊物中也会有诗歌的专题。虽然学生们参加过不少朗诵比赛,但在诗人面前朗诵,还是第一次,不过学生们发挥出色,毫不怯场。
“让老荷马去歌颂他的阿伽门农吧,我只崇拜成吉思汗,真遗憾自己出生得晚了……”高二学生张豪聪铿锵有力、荡气回肠的朗诵,颇有“乱世出英雄,可惜我不生在乱世”的气魄。“在洪烛老师面前朗诵,和其他时候没有差别。”自信的他也让原作者洪烛听了之后赞不绝口。“听得出来,你对历史充满激情,我当时写诗就是受到徐志摩的影响。”洪烛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说。
学生抛出尖锐问题
“在现代商业社会,有人说诗歌无用,物欲横流的年代,诗人还能立足吗?”在自由交流的时间,一位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或许这个疑惑在他们心中由来已久,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来向诗人们讨教讨教。
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诗人胡雨泽见招拆招。他首先妙解“诗”字,得出诗是所有人内心的一种祈望。“一个社会没有诗就等于没有灵魂。”胡雨泽接着说,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曲,诗是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纽带。“别以为诗人都很穷酸,在现代社会,很多诗人都很富足。现在的诗人必须投身社会,热爱祖国、热爱民族。”
胡雨泽的一番精彩演说得到了学生们最热烈的掌声。其实,胡雨泽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他除了诗人这个身份外,另一个社会角色则是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文化与经济产业研究所所长。他以一个“过来人”的视角告诉学生,诗人并不等于穷酸迂腐。海宁市高级中学校长姚福昌说:“徐志摩诗歌节为学生提供了与诗人面对面交流的好机会,让他们更加亲近诗歌,亲近自己的感情,机会实在很难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