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论语》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早在1600多年前,《论语》就传入日本,并在日本社会各个领域扎下了根,对日本的影响长达千余年之久。近年来,于丹女士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在全国上下掀起一阵“于丹热”。论语吸引了大众的视线,很多人钻进“故纸堆”中,寻找财富的源泉。
那么我们不仅要问,孔子《论语》中究竟有什么财富呢?
《论语》有记载,孔子很喜欢吃姜,每餐都“不撤姜食,不多食”,意思为每天都吃些姜。《本草纲目》载,姜辛、温,归五脏,除风邪寒热,去痰下气。生用发散,熟用和中。生姜是极好的保健食品,故民间有“饭不香,吃生姜”之说,又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的谚语。“不多食”是因为生姜毕竟属于辛辣发散性食物,多吃就会耗气、生火,引出身体相应的不适来。
这可能是《论语》中,唯一具体提到的孔子如何养生的食品?
事实上,中国自古名人偏爱姜。宋代宰相王安石,在《字说》中赞美:“姜能疆御百邪。”明代哲学家王夫之一生爱姜,将居室“湘西草堂”改为“姜斋草堂”,他身居“姜斋”写了一部《姜斋诗话》,还写有一首《卖姜词》称姜“最疗人间病,乍炎寒。”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老人也爱姜,每用“姜桂之性”来自况。“尔我虽年迈,姜桂老愈辛”。
我们看到姜有如此的文化底蕴,是儒家文化创始人最喜欢的养生食品,为中国历代名人所推祟,而且姜自身又有如此之多的功能,那么我们不仅要问,中国为什么没有关于姜的知名品牌呢?
这是我的疑问,事实上,我走遍了大中超市,也不见一个姜的品牌,传统关于红糖姜汤的产品,也正在没落。
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提起山东的传统地方特产,除了高粱饴、周村烧饼等食品外,能够真正代表山东文化特产的产品不多。前几日山东一份媒体还在讨论山东为什么特产少,朋友来了,不知送什么东西?更有人到孔子故里去旅游,也见不到真正有代表孔子文化的特产食品。
前面我们讲了,孔子是名人,孔子讲不撤姜食,随之姜也成了大家都偏爱的食物,大家有所不了解的是,山东同时也是姜的故乡。
这里,我们提出一个大胆的思路,如果整合孔子儒家文化、姜文化、山东特产、中国特产等原素,打造一个山东乃至中国的特产品牌,肯定会有很大的市场。
事实上,已经有一家企业已经在运作此事。姜是山东的特产,莱芜作为中国的生姜之乡,生姜种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他们结合孔子姜食文化,先期创新开发出了两个产品,一个是姜红茶,一个是姜枣茶。
姜红茶,主要以姜和红茶为原料,日本人石原结实不仅是日本最著名的健康养生专家,他写过一本书,叫《病从寒中来》,作者在书中提到,体寒是百病之源,养生的关键是提高人的体温。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在35.5℃时,癌细胞大肆繁殖;温度在39.6℃时,癌细胞大量消失。体温上升到比正常体温高1℃时,免疫力就会增强5-6倍!
大量实例证明:体温升高,癌症、抑郁、心脏病症状都得到明显减轻,瘦身成功率显著提高!
提高体温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人获得健康,这本书被认为是改变国民健康观念第1书,日本销量突破1,000,000册的全民健康医学宝典!数以万计读者竞相推荐!荣登台湾金石堂、诚品、博客来健康类图书畅销榜!
在书中,作者提到并极为推祟的提高体温的养生产品就是—姜红茶。
姜枣茶,是中国现在最畅销的一本养生书中提到的养生佳品,被称为健康教母的马悦凌在《不生病的智慧》中讲到,健康从补血开始。补血从食疗和激活经络开始。而姜枣茶就是马悦凌本人经常推荐给大家的补血的佳品。
孔子故事姜茶养生系列产品就诞生在这样一个机会面前。一方面随着孔子学院在全球的推广,儒家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性的文化影响力量,另外从消费者讲,山东作为文化大省需要一种能代表其文化特征的品牌,孔子故事牌姜茶恰恰响应了这个时代。
同时,中医药方面,也正出现新的创新机会,孔子故里牌姜茶系列,采用国际最先进的中药破壁技术,药物及营养成分在未受到破坏的情况下,完全释放出来,溶于水中,极易为人体吸收。少剂量即可达到极佳的养生效果,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姜茶养生系列产品作为一种具有文化和物质双重特质的产品,随着孔子学院在海外的蓬勃发展,孔子故里牌姜茶正在走向海外。孔子故里姜茶养生系列产品代表了悠远的中华文化,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它作为中国的特产,正应和了这个时代的需求,所以迎得了国内外消费者喜爱,成为馈赠国际友人的健康保健佳品。
孔子故里姜茶系列,之所以能这么快的时间走向海外,也与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作用是分不开的,现在无论你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输入孔子故里国际网站www.51kongzi.com。就可以直接查询相关的信息。
伟大的时代,给了我们每一个人伟大的机会,创造伟大的品牌和伟大的产品,是这个时代我们每一个人的伟大使命。
听于丹讲论语,听出大财富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