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带头玩资本是错误路线


  国资委日前发布数据,中央企业8月份实现利润834.1亿元,比7月份增长3%,显示央企生产经营正逐步回暖。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49万亿元,同比下降4.6%;同期,央企累计实现利润4817.8亿元,同比下降16.45%。已交税费总额7229.7亿元,同比增长1.1%。而创造上述业绩的141家中央企业,在2008年底拥有国有资产总量约5.56万亿元。

  大型国有企业堪称中国企业中的“国家队”,是中国国有资产的主要代表,被赋予了保证国计民生安全的重任,它们分布在许多重要行业,并处于绝对的控制地位。这些企业如何运用自己的地位,是个问题。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队”开始对房地产行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今年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有一个突出现象--“地王”不断涌现,其中的重要参与者就是国有企业。

  日前,在上海两幅“天价”滨江商业用地的公开竞拍中,保利地产、海航集团分别以30.05亿元和18.24亿元成为赢家,并刷新了上海土地楼面地价最高纪录。保利地产这家央企“大鳄”已连续多次在全国各地抢得“地王”:6月,38.1亿元夺得重庆鸿恩寺地块;7月,成都新“地王”,12.2亿元;8月,苏州“地王”,19.9亿元;9月,南京“地王”,15.92亿元。华润置地、中海地产等央企下属地产公司也不甘落后,在抢地大战中成绩显著。今年6月,以40.6亿元天价竞得朝阳区广渠路15号地的北京中化方兴公司,也是央企旗下的房地产公司。

  央企频频出击土地市场的情况是令人担忧的,拥有政策优势、能够拿到廉价资本而且资金雄厚的央企“国家队”,大量进入房地产领域,深度参与资本游戏,这将给国内经济带来风险。不说别的,央企不停地挥动巨额资金夺得各地的“地王”土地,今后恐怕只有少量的国内超大型地产公司可以与之争一争了,其他民营房地产商怎么办?他们基本都不是央企的对手,在主要城市地产市场,基本是央企天下的情况下,发展下去,民营房地产企业恐怕只能退居三线、四线城市了。

  实际上,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相当诡异,民营经济被强调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国有经济却一味地只强调赚钱。不用看别的,仅仅是从国资委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的使用和考核一项,就清楚无疑地展示了这一点。不要以为我们的国有企业只是在搞房地产开发,它们并不是在炒买炒卖土地。要知道,房地产行业是一个产业链,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土地、楼盘和利率一体化运作:有了土地,楼盘不愁卖;有了楼盘,现在的利率和通胀预期让你只能买楼,干不了别的什么。所以,谁能控制土地,谁就能获得最大的利益。现在的所谓房地产交易,实际已经蜕变成了炒买炒卖土地,而且我们的“国家队”在这方面已经创新了若干手段,包括合建、掺股、团购等等手段,不一而足,有的是方式方法!

  这种炒买/炒卖土地的情况相当令人惊心。如果在邓小平时代,这种大肆炒买炒卖土地的活动,即使不被枪毙,也会面临“投机倒把”的罪名。在邓小平退出一线之后的90年代,中国海南、北海等地的局部土地炒作泡沫,也曾给国内银行留下了十多年未愈的伤痕。

  所以,国企过渡参与资本活动,放弃本行业,大量搞土地炒买炒卖,是相当危险的趋势,而且炒买炒卖土地以及资本交易,也根本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曾有研究表明,从1978年到1998年,在中国持续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资本的贡献率为28%,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的贡献率仅为可怜的3%,其余全部是劳动力的贡献。这种格局到目前也未有根本的改变,“国家队”所创造出的价值和财富并不是靠科技,而是靠垄断因素,靠廉价劳动力。国企按非正常手段拿到大量资源之后,对技术不感兴趣,对生产力的提高不感兴趣,却只对炒买炒卖感兴趣,这难道还不够发人深省吗?

  邓小平自1978年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88年进一步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种战略论断在目前依然具有意义。中国经济要如何转型?要如何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领先的科技进步是必然之选。我相信,如果邓小平看到现在国企这般热衷于资本炒作,不干“正经事”,他也是会深感不安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条已经为历史所证明,在任何时候都是不会改变的,现在少数领导人坚持走的是一条充满诱惑力的错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