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央、国家机关开始实行网上报名以来,报考公务员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从2001年的32904人激增到2009年的接近150万人,报考平均比例约达到了100:1,报考比例持续走高。为什么这些人都报考公务员,笔者从经济学角度上分析其原因,一方面从社会制度分析,另一方面从报考人的角度分析。
著名制度经济学家诺斯认为,人们认为社会不公平,其实是觉得他们每增加一分投入到生产中去,进行生产性努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相反,如果社会制度设计缺陷,使有些人只把精力放在企图从社会已有的生产成果中分得更多的份额,进行分配性努力,却能够得逞。这个时候,必然有更多的人不愿再将自己的努力放在生产上,转而放在分配上,经济增长就将陷入停滞。
我们现在的社会就是处在这种背景下,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投入与收益不成正比的,那些工作人员投入的少而获得收益多,这就是说多获得收入不是靠生产性劳动获得,而是靠社会分配制度造成的。这种激励制度造成了很多人都想进入这个分配队伍中,这样也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和青年人热衷于公务员考试,拼命想挤进公务员队伍,这也正是这种社会制度设计缺陷的直接反应。实际上这种制度造成了大家都愿意分蛋糕,而不愿意做蛋糕,意味着人们更愿意把知识与理性主要用于分配而不是生产,这对社会发展来说显然弊大于利,可能导致整个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社会福利损失严重。
从个人角度出发,大家报考公务员是从个人利益最大化出发的。我们是根据边际收益做出决策。不管是从古代的“学而优则仕”还是现在大家都挤破头考公务员,都是从个人收益最大化出发的。每一个寒窗苦读十几年的人,都想获得这十几年应该得到的最大回报。一旦进入公务员队伍,个人工作的边际收益大于其他行业工作的边际收益。这里的边际收益的含义是指你每多付出一小时的劳动所能增加的收益,而且这个边际收益不仅包括物质还有精神(社会地位)收益。不过,在公务员的工作中,也是分岗位的,有些岗位的边际收益低于其他行业,这也就是有些职位报考人数多,而有些职位报考人数少的原因。我想如果一旦社会其他行业的边际收益高于一般公务员的边际收益,那么考公务员的人数会下降很多。像美国那种社会,公务员就像教师、律师、公司职员一样的,所以,一旦公务员的工资降低就有很多人辞职寻找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