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解二字既不能颠倒更不能脱节


 

读解二字既不能颠倒更不能脱节
 
 
王匡忠
 
 
党的四中全会一个月过去了,人们最关心公报指出的,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第一个“学用脱节”问题解决的怎么样?应该有解决“学用脱节”的消息。
 
但是,上网一看,各大网站都设了“解读”栏,都是一些“解读”《决定》的帖子。因此,我感到好笑,明明是“读解”,非要说成“解读”,不知道一定要把正话倒讲是啥意思?我看还是把“解读”改为“读解”为好。
 
    为什么要把“解读”改为“读解”?
 
因为“解读”一词,不仅违反语法逻辑,而且违反形式逻辑。无论是按照语法逻辑,还是按照形式逻辑,都应该是先“读”后“解”,而不是先“解”后“读”。
 
 从逻辑上讲,“解”的前提是“读”,“读”是“解”的依据。严格的讲,不“读”是不能“解”的;不“读”的透熟,都不能“解”;更不可能没“读”就能“解”,哪有不“读”就“解”的道理?这就是要把“解读”改为“读解”理由,这也算“一些”问题中的“一些”问题吧!
 
党的四中通过的《决定》很明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公报》指出的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九个一些”三十四个问题,具体是:
 
第一,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
 
第二,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
 
第三,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
 
第四,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
 
第五,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
 
    第六,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
 
第七,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
 
第八,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
 
第九,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公报》指出: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对这“九个一些”三十四个具体问题要抓紧解决。但是,首先要抓紧解决应该是“学用脱节”的问题。如果,“学用脱节”的问题不抓紧解决,学归学、做归做,讲的与行的不对号,“九个一些”三十四个具体问题是解决不掉的。
 
“学用脱节”,实际上也就是“读解脱节”。抓紧解决“学用脱节”的问题,也就是抓紧解决“读解脱节”的问题。读与解不能颠倒,更不能脱节,先只有“读”好,后才能“解”好。
 
“读”就是“学”,深刻领会;“解”就是“习”,到实践中解释和练习。“读”和“学”最终要由“解”和“习”来实现。因此,“学与读”四中全会精神,不仅仅只是停留在“知道了”上,更重要的是,需要到实践中去“解与习”,解开问题、释放能量,这则是我们需要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