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闻串串烧之饮食无小事


2009年就剩下个尾巴了,荏苒的时光伴随着青春在指缝间溜走,这不免让柔软心底涌上一股淡淡的忧伤。面对难以抗拒的自然规律,让我们转移一下视线,化悲伤为食欲,看一看关于吃,科学家最近又贡献了那些新发现。

烛光晚餐暗藏杀机

摇曳的烛光,丰盛的美食,再加上甜蜜的情话。一顿完美的烛光晚餐肯定会让你体内多巴胺的分泌水平大幅上升。不过这种浪漫玩上一次两次尚可,如果乐此不疲的话,当心有健康之虞。

据不久前来自美国化学学会的消息,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对平时广泛使用的石蜡蜡烛进行了研究。他们将蜡烛放在小房间内燃烧约5个小时,并用木炭吸收蜡烛燃烧时释放出的化学物质,随后对这些物质进行质谱分析,一一辨明这些物质的种类。结果显示,石蜡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高浓度的甲苯和苯。这两种物质都属挥发性有机溶剂,前者会导致头晕,而后者则是众所周知的致癌物质。

为此,研究者告诫大家,浪漫诚可贵,健康价更高。烛光晚餐时,通风不可少。

用牛奶来克制牛奶过敏

对于青少年而言,牛奶几乎是一种最完美的营养来源。不过有些小朋友由于自身的免疫系统会对牛奶蛋白产生过度反应,导致他们患有牛奶过敏症,由此引发的荨麻疹、瘙痒、腹胀腹泻以及呕吐让他们苦不堪言。

最近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的研究者发现,通过慢慢增大牛奶或其他乳制品的摄入剂量,可以帮助严重牛奶过敏症患儿的免疫系统逐渐适应外来的牛奶蛋白。共有13位患有重症牛奶过敏的儿童参与了这项研究,经过17个月的治疗后,6名儿童在饮用了450克牛奶后,没有产生丝毫反应,这比治疗前的耐受量足足提高了1倍。另外7名的过敏症状也缓和了许多。

能治糖尿病的大肠杆菌

虽然不洁饮用水中的大肠杆菌有时会让人上吐下泻,但大多数时候,这种乖乖呆在人体肠道中的细菌一直默默的帮助我们消化食物。现在美国特拉华州大学科学家基于大肠杆菌的这种特性,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其改造,使之成为治疗糖尿病的良药。

经改造的大肠杆菌能够产生一种名为GLP-1的蛋白,这种蛋白具有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在研究中,科学家为糖尿病小鼠喂食基因工程细菌,80天后,这些小鼠血液中的血糖值恢复到正常水平;而没有喂食基因工程细菌的小鼠仍维持其高血糖值。

不过现在尚不清楚糖尿病小鼠怎样以及在何处产生胰岛素的。这种疗法是否具有副作用,是否会导致激素过量或对上皮细胞的正常功能产生抑制。在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后,科学家希望今后患者只需喝一些含有这种益生菌的酸奶或功能饮料就能实现缓解病情的目的。

十字花科蔬菜保护心血管的秘密

很早之前人们就知道,西兰花、卷心菜以及花菜等十字花科的蔬菜对保护心脏和血管大有裨益。最近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在《动脉硬化,血栓形成与血管生物学》杂志上报告了他们的发现:个中秘密隐藏在一种名为萝卜硫素的化学物质身上。

人体摄入的过量胆固醇容易沉积在动脉内壁上形成斑块,久而久之这些斑块会导致动脉硬化,最终血管日渐狭窄,供血发生不足或中断,诱发心肌梗塞或猝死。科学家在试验动物身上开展的研究表明,萝卜硫素可以激活体内一种名为Nrf2的蛋白质,而后者具有抑制斑块形成的作用,可以在源头上切断心血管疾病的进程。

接下来,研究者的任务是在人体中验证萝卜硫素的神奇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能够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型食物疗法。

阑尾依然有用

很多人第一次接受的手术就是阑尾切除术。有人甚至戏称这种细长的管状器官存在的原因就给医生提供练手的机会。然而根据最近的研究结果,实际情况可能并不是这样。

此前科学家观察到到很多食草动物都有一个巨大的阑尾,里面盛满了用于降解植物纤维的细菌。虽然目前人类的阑尾已经丢失了这种功能,但研究者发现了它的特别之处。人的阑尾恰好位于大肠和小肠的结合部,它的内膜处布满了免疫细胞。在新生儿呱呱坠地的最初几个星期里,阑尾摇身变作一个训练场,在这里免疫系统学会辨明敌我,在学会识别有害菌的同时,也能容许那些有益肠道菌群的存在。

维生素乱吃不得
        在“维生”这个字眼的掩护之下,以维生素为原料的各种保健品在市场上大行其道,但是这些物质的摄入并非多多益善,过量补充不仅造成浪费,甚至还有害。
 
        比如维C,这种抗氧化功能强大的维生素就是过量补充的典型。过去不少人认为补充维C有助于预防感冒时的流涕症状,但最近的研究已经否定了这一看法。维A也不遑多让,短期内摄入过量维A会产生恶心、头痛等症状,长期则会导致骨密度下降,增加了骨质疏松的患病风险。
 
        一般而言,只要能够做到膳食平衡,一日三餐就可以基本满足各种维生素需求。只有一些特殊人群才需要服用药物来补充营养。如老年人需要补充维生素D,孕妇需要补充叶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