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冯志华

寻找科学的趣味与快感

镜子镜子告诉我


面对超级计算机营造的Matrix,有人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有人却能置身其外,直面残酷现实。对某些动物而言,镜中的世界同样也像Matrix。

伊索寓言中,嘴里叼着一块肉的狐狸无意间看到自己在水面的倒影,贪婪的它甚至想要与自己的镜像争夺那块儿虚拟的肉。

当看到镜中的自己时,动物们会如何反应?第一个以严肃态度研究这一有趣问题的人是美国纽约大学的盖洛普。到目前为止,他开创的镜子测试已成为衡量动物智能的重要手段。

第一个实验对象是只黑猩猩潘。一天,笼中的潘发现自己身旁突然多了一面镜子。最初潘有点好奇,但没过几天,觅食和搔痒等更加重要的事情转移了它的注意力,新家具已经不能再引起它的好奇心。此时...

Read more

p53基因的30年


在人类基因组所包含的数万条基因中,它是研究的最为透彻的一个。在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的抗肿瘤基因治疗药物中,超过40个都选择了以它为靶点。在美国国立生物医学信息中心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中,有关它的研究文献已经超过了50000篇,而且这一数字仍在稳定的增长。没错,它就是p53基因,时至今日,对这一基因的研究已经走过了30年的坎坷历程。

十年蹉跎两茫茫

1979年,英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者Lionel Crawford,,David P. Lane等人首次追踪到了p53基因的踪迹。这些研究者或许没有料到,他们的发现开启了现代...

Read more

用真菌还原史前生物灭绝


       无处不在,它的生命既脆弱又坚韧。它个头小,在潮湿阴暗的角落顽强地存在着。

  在日常生活中,真菌是很多不适甚至疾患的肇因,但在自然界物质循环时,真菌却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有时候,真菌还是揭开史前秘密的金钥匙。

  自然界中纷繁复杂的物种,除了顶着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的名称外,它们还可以被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作为食物链中最底层的一环,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植物无疑是生产者,而动物自然扮演了消费者的角色,它们消费掉植物生产出的有机物,同时也在帮助植物传粉、播种,让物质循环的过程更加多样化。

  在...

Read more

艾滋新疫苗峰回路转?


自从艾滋病毒(以下简称HIV)在1983年被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病毒学家、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吕克·蒙塔尼首次分离得到后,在对付这种疾病的征程中,人们始终在乐观和悲观的两极间徘徊。1984年,时任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部长的玛格丽特·海格勒曾宣称,在两年内即可有疫苗上市,然而时至今日,在接二连三的失败打击下,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悲观地表示,尽管尚未放弃,但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获得一种有效的HIV疫苗。

在时下疫苗的临床试验纷纷以失败告终的大背景下,美国军方和泰国公共卫生部联手进行的一项新型疫苗研究的进展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柳暗花明的一线曙光。 

...

Read more

染色体尽头的秘密


       伟大的复制开始了。

       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被紧紧扭成麻绳一般的染色体DNA(脱氧核糖核酸)双链,彼此依依不舍地分开。而后,DNA聚合酶在一小段RNA引物的带领下,沿着分开的DNA单链的特定一端开始飞速地复制,复制完成后,RNA引物即被清除掉。

  就这样,通过半保留复制的方式,写满生命奥秘的信息一代代地忠实传递下去。

  看起来一切都这么精巧完美,且慢,染色体尽头的那段RNA(核糖核酸)引物所占据的DNA位置变成了空白,这意味着,每复制一代...

Read more

有万能的流感疫苗吗?


自从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建立起流感全球监测网络以来,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们每年都要对各国疾控中心和参考实验室上报而来的流感实时流行及病毒毒株状况进行分析和汇总。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他们会预测出来年有可能流行的流感类型,以使疫苗厂商未雨绸缪,研发和储备有针对性的疫苗。

 据英国《卫报》报道,英国政府提倡医护人员首先注射甲流疫苗以达防护目的,但调查显示有超过30%的护士拒绝了这一建议,理由是甲流疫苗仓促赶制,一旦碰上变异,还得再来一次。

 流感疫苗为何还不能像其他有着光荣历史的同侪一样,能够做到一次接种,长期有效呢?

 变化多端

 这个话题还...

Read more

补碘之惑


最近一段时间,碘盐是否致病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卫生部一方面回应称,甲状腺癌与食盐加碘有关这一说法缺乏证据,但另一方面做出了在明年下调食盐中碘含量的决定。那么碘元素在其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甲状腺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其主要功能就是分泌甲状腺素,而碘恰好是合成这种激素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成人每日碘摄入量为150微克至300微克。以往这种元素主要是从食物和饮水中获取,因此碘的摄入量与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碘的含量密切相关。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约有20亿人碘摄入量不足,我国更是碘缺乏最为严重的国家。

自从我国1995年实施全民补碘以来,因为碘摄入量不...

Read more

救人性命的转基因猪


猪,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医疗领域,有时候也能扮演重要角色。

这个话题还要从器官移植谈起。如果将1906年德国医生成功实现角膜移植作为器官移植的起点,那么这一疗法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坎坷之路。因为有了器官移植,很多终末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有了生存的希望。

然而供体器官严重不足的难题题始终制约着器官移植的广泛应用。在中国,仅需要换肾的患者每年就高达数十万之多,可由于文化和观念的因素,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因此很多科学家将希望寄托在动物身上。

事实上,这样的尝试已经进行过很多次,比如与人类亲缘关系相近的狒狒和黑猩猩都曾被用作器官的供体动物,不过这其中仍有不少障碍存在。...

Read more

鼠疫:渐行渐远的千年梦魇


青海省卫生厅8 月1日晚11 时许发布新闻称,7月30 日,该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子科滩镇发现疑似鼠疫疫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专家确认为肺鼠疫。

当地卫生部门旋即划定隔离范围,并对所有密切接触者采取了隔离措施。最终在8 月8 日20 时解除疫区隔离时,除3 位因治疗不及时而不幸离世外,其他9 名染菌者已在恢复当中。

在这场鼠疫疫情的整个处理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快速诊断、及时治疗、强有力的隔离以及对疫源地彻底消毒等措施。这些举措使疫情只限于局部,感染者不至于恶化,同时也保护更多人远离鼠疫魔爪。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上述办法看似常规,但却是历经上千年...

Read more

黑死病暗流涌动


7月30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子科滩镇发现疑似鼠疫疫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专家确认为肺鼠疫。这一起突发疫情将鼠疫这个近乎遥远而陌生的名词又一次拉入到人们的视野里。

 恐怖的“黑死病”

从有记载的历史来看,鼠疫在地球上有过三次较大的流行。公元6世纪,第一次源于埃及西奈半岛的鼠疫迅即传播至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呼啸而来的疫情每日裹挟着上万人的性命汹涌而去,很快这座城市便化作鬼城。

隐匿数百年之后,14世纪20年代,鼠疫再次爆发,并席卷亚非欧三大洲。中东地区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丧命于鼠疫的魔爪,与此同时,欧洲人口的平均寿命迅速锐减至20...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