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与慷慨


浪费和慷慨有相似的地方,就是在表面上看起来都是花钱多。其实,浪费和慷慨这两个词的最大相似之处,就是它们总是被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所误解

先说浪费。人们对浪费一词的最大误解往往是来自“奢侈”,比如说起某人花几百万买辆车、花几万块买件衣服、花几千块吃顿饭等等,人们总是习惯性的把奢侈与浪费划等号。实则,浪费的真正含义不在于对钱的支出额度,而在于对物的消耗程度。在大家花的都是自己的钱的前提下,人家花6000块吃掉一头鲍鱼不是浪费,你花6块钱买了一盘土豆丝但没吃了才是浪费。

不管多花了多少钱,只要“物尽其用”,那就不是浪费,充其量算是奢侈;不管你少花了多少钱,只要没有物尽其用,那就是产生了浪费。

再说慷慨。从捐款的角度讲,评价一个人是否慷慨,不能看其捐款的具体额度,关键要看其捐款能力的大小。捐100万的企业家和捐100块的老百姓比,谁慷慨?捐了1万件羽绒服的企业和捐了1件军大衣的老农比,谁慷慨?都不好说。也许100万对一个大企业家而言不过是一个月的招待费,而100块钱对一个穷苦百姓来说就是一个月的生活费;也许那1万件羽绒服不过是企业里积压的残次品、正愁没地方处理,而那件军大衣也许是一位老农过冬的必备。真正的慷慨,是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付出,是把自己都迫切需要的东西拿出来奉献给别人,这才是慷慨。

很多时候,很多人,对很多事物的评价是片面的,是脱离了实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