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遭遇围城——大学城“围城”现象解析(阴篇)


楼市时评190911月之“大学城”)[阴篇]

 

 

 

推地接45地王上身  过百万平百亿楼合围大学城

黄金塔裹挟象牙塔

满城尽带黄金甲

——大学城“围城”现象解析

 

(根据第6期房语访谈录音整理)

  

 

阴篇:象牙塔遭遇围城

 

 

 

声名鹊起:大学城出名与学术无关

 

我最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学术王国里的美国大学出名,是靠又有多少教授新获得了诺贝尔奖;

政治旋涡中的武汉大学出名,是靠多少名校领导院领导被双规;

经济中心下的广州大学(城)轰动效应,却来源于百万楼房围城、天价地王上身!

大学城出名,却与学术无关!虽然有违“科学发展观”,却不失为一道中国特色的人文景观。

 

 

大学城问题探源:各方各念各的经

 

 

现在大学城出了这么多这么大的问题,源头上看首先是定位的问题,大学城的价值取向在哪里?

——希望出政绩的政府贪大求全,官方看中“大学城”的“大”字,要拼命的做大;

——希望出成绩的民间尊师重教,老百姓看中“大学城”的“学”字,希望保留作为学术机构的本来面目;

——希望出业绩的老板追求经济效益,企业看中“大学城”“城”字,历史上,广州大学城所在岛屿,即便是在番禺,也无法算城区,现在大学城的建设,使这个郊区走上了城市化的道路,城市化的过程,往往也是财富爆发的过程,精明的开发商希望假大学城之手在郊区城市化过程中狠捞一笔!

于是,“大学城”被三分天下:政府求其“大”;社会只重“学”;老板看中“城”

而“大学城”真正的主人大学师生的意愿,没有人去关心和落实。老板也好,政府也好,乍看挺重视“大学城”,但并没有真正站在全面的角度去考虑。好有一比,父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疼小孩,称之为“小皇帝”,但小孩吃人奶还是牛奶、穿什么牌子的衣服、上什么学校,小孩自己却根本做不了主,大人说了算。现在的大学城,就与小孩同病相怜!

 

 

大学城现状:黄金塔裹挟象牙塔

 

“地王”没有出在市区而是一个郊区的大学城。“黄金塔”包围这个“象牙塔”,以致大学城“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事!实质问题是一个教育过度产业化的后遗症!

100多亿的资金砸在里面,100多万平方米的豪宅里面住了一些什么人?跑的一些什么名车?开了一些什么店?展示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最大的。本来大学是相对清静单纯的,但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学子们怎么可能“两耳不闻窗外事”?滋养拜金主义,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而以天价住宅“围剿”教师使其望楼兴叹,无疑对醉心于学术的大学教师也是一大打击!讲课的时候津津有味,下课后回到冷酷的生活中,自己那么有文化,却买不起一套房子。这时候对教师的心理会有刺激,会不会助长学术腐败?

 

 

副作用:城中村改造成本剧增

 

 

  由于高价地、高价房充斥大学城,“满城尽带黄金甲”还将影响大学城里“城中村”的改造。万元以上的房价,直接带动了城中村现有房产的市值,使农村小产权房身价水涨船高,售价、租金都会大幅上涨,农民房房价史无前例地出现泡沫!这一方面增加了大学师生的负担;另一方面则是使村民对自有物业和土地的预估值提高,必然导致对拆迁补偿、征地补偿期望值顺势上扬,下一步改造城中村时,政府和开发商会突然发现,村民的胃口比以前大了,这不是“刁民”的错,恰恰是“地王”的始作甬者惹的祸!而始作甬者不是别人,正是政府和开发商,此所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届时,对村民的补偿标准一味坚持不涨价或涨幅不到位,改造的抗力必然膨胀;而要顺利完成改造任务,成本的上升已经无法改变!

  刚刚彭处说大学城的建立,高素质的大学教师队伍将改造城中村的农民,从知识结构和素质层次来看,此话不假。但如果把房价因素考虑进去,可能会有例外:设想一位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年轻教师,因为买不起天价商品住房而导致几任女友先后告吹,在拥有独栋别墅身价千万(拜围城的黄金塔所赐,该城中村的独立别墅市价已超3万元:30000元/M2*350M2=1050万元)的超级“宅女”的攻势下,委身“下嫁”城中村,这是“农民改造教师”、“经济改造文化”而不是相反!

 

(未完待续。此为《阴篇》,下接《阳篇》)

 

南昌大学客座教授/广州开发商   李霖

20091028演讲

20091123整理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