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民需要贷款,但农民贷款一直很难。针对这一难题,海南省农信社早在2008年改革伊始,就与世界著名的专为穷人提供小额信贷服务的格莱珉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以格莱珉银行小额信贷项目为核心,从点到面,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的小额信贷服务“三农”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说,“海南尤努斯”渐现轮廓,他还说由此见到了中国“草根金融”地平线上的一道曙光。
“拉钩”拉开“海南尤努斯”帷幕
海南省人口中的60%为农民,80%居住在农村,全省地方生产总值的33%来自农业。海南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农业、农民为主的经济特区。正因如此,包括小额信贷在内的农村金融在海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长期以来,农民贷款难、担保难、抵押难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瓶颈”。
追溯海南省探索小额信贷的源头,我们需要将时间倒回2007年4月。正是在那时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南省省长罗保铭与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格莱珉银行创始人尤努斯一见如故,罗保铭邀请尤努斯担任顾问,为刚刚开始的海南农信社改革提供才智支持。尤努斯当即应允。在中国,说话算数是要拉钩儿的。当风趣的罗保铭说完这句话后,两个人高兴得像小孩一样真拉起了钩儿。这一拉钩儿,拉开了海南农信社探索、创新、推进小额信贷模式的帷幕。
此后海南省政府组队去格莱珉银行进行考察,2007年年底与银监会在海口召开了“中国(海南)农村小额信贷国际论坛”。与会各方签署了海口宣言,提出“人人享有平等的融资权”。论坛期间,“穷人银行家”尤努斯被聘为海南省咨询顾问委员会和海南省农信联社的顾问,海南省农信联社与格莱珉银行下属的格莱珉信托签署了项目合作实施合同,计划在琼中县开展格莱珉模式小额信贷试点项目。
小额信贷火种在琼州大地点燃
海南率先进行格莱珉小额信贷试点的地区是贫困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2008年1月,海德尔·阿里和卡利达斯·伯尼克这两位格莱珉的专家进驻琼中,展开市场调研、摸底,并于4月建立项目总部,宣告启动,开始运作。农信社则准备了3000万元的项目资金。
整个项目严格按照格莱珉模式开展。项目办公室下设若干个分支,分支设经理1人,会计兼秘书3人。每个分支下设若干个中心,每个中心设主任1人,经理1人。每个中心下设5~10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临近的5名家庭妇女组成,小组成员中民主选举产生组长1人。
贷款程序为,在中心会议上,小组长为小组成员提出贷款申请,中心主任审查,中心经理审批。在项目办公室中,在项目经理和两名证人的监督下发放贷款。中心经理每两周走访一次贷款户。每两周还款1次,本息分25次还清。还款在中心会议上进行,整个收款由中心经理负责。
截至2008年底,格莱珉琼中项目部累计向105户家庭妇女发放105笔只凭信用无需任何抵押担保的贷款,金额33.5万元,累收79440元,余额255560元,收息3972元,业务覆盖2个乡镇11个村庄,已建立21个小额信贷小组,成立了11个小额信贷中心。截至目前,所有受贷农户均按期足额还款,收回率达100%。
在推进格莱珉项目试点的同时,琼中县借鉴格莱珉方法,开创了政府财政贴息和扶贫款贴息的琼中自己的小额信贷模式。当地种桑养蚕、种灵芝、养山鸡、养蜜蜂等产业都是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前景好的优势产业,为引导农民发展优势产业,政府利用财政专项资金和扶贫款为农民小额信贷进行贴息。首先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金融办,在每个乡镇成立了小额信贷工作站。小额信贷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与农信社的人员一起,对需要贷款的农民进行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对从事政府倡导的优势产业的农民贷款进行贴息。为培养农民的信用意识,凡能提前还款的,100%贴息,凡能准时还款的,80%贴息。对不准时还款的,则不给予贴息。该模式极大刺激了农民贷款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截至2008年8月底,琼中县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支农小额贷款2755万元,支持农户2163户,到期收回率高达100%。
海南农信社在琼中成功推进小额信贷的同时,琼中农信社也因此获得了改革的突飞猛进和长足发展。琼中农信社是海南省农信社18个县市联社中第一家募股成功并建立县级统一法人的信用社。琼中信用联社在琼中县完全确立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地位和作用。截至2009年4月末,各项贷款余额26068万元(占全县同业信贷市场份额的80%),其中涉农贷款20575万元(占全县同业市场份额的76.34%),占比78.93%。在涉农贷款中共有小额贷款4945万元,占比19%(占全县同业小额信贷市场份额的95%)。
截至今年4月底,格莱珉项目在琼中县取得了120户农民参与试点的成功,琼中县政府贴息的小额信贷模式,已经家喻户晓,最多7天让农民拿到需要的贷款成为琼中信用社的一项制度。格莱珉项目在琼中已经实现了让当地学习、开辟、巩固和提高自己模式的使命,所以在2008年底,格莱珉项目部移师到邻近的屯昌县,这是一次战略性转移。
近日,记者在海南屯昌县格莱珉银行小额信贷项目部见到皮肤黝黑的海德尔·阿里。当时他正在办公室隔壁的房间里煮午饭。
午饭后,身为海南格莱珉小额信贷项目部专家的阿里向记者介绍了屯昌的试点推进情况。自去年12月份发放首批小额贷款以来,项目组已在15个自然村建立了15个联保中心,为212位农户发放贷款83.55万元,回收贷款接近27万元,利息1.8万元,还贷率100%。
海南省农信联社新闻发言人兼屯昌县农信联社书记陈奎明补充说,因三四月份恰逢当地的“公期”(亦称“军坡”)节日,按风俗信贷员无法上门开展工作,项目的实际运行时间其实只有4个多月。仅4个月能取得这样的进展是令人满意的。他说,按照省联社的目标,今年年底屯昌参与格莱珉小额贷款项目的农户要达到3000户,保底为2000户。
在海南省屯昌县枫林镇九拉村,记者看到了有4个孩子的农妇林桂美,她是九拉村50户人家中的第一个贷款人。无抵押、无担保的格莱珉模式小额信贷确实给自己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林桂美说。林桂美现在担任中心主任,站在她家的苦瓜地前,她笑着告诉记者,以前农民贷不到款,现在方便多了。她用贷款买苦瓜种子、肥料,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据屯昌县农信社格莱珉小额信贷部信贷员姚淑华介绍,贷户中80%都比较贫困,不少人的家庭年收入在1000元-2000元。“虽然4000元贷款的帮助并不是很大,但加上自有资金农民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而且,这是一个长期项目,今后还可以一直贷下去。”她还说,现在尚未将信贷覆盖到屯昌的每一个村,但基本上到了每一个镇。
有了一支小额信贷“童子军”
如果说来自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的阿里穿行在乡村帮农民搞小额信贷是2008年海南的一个新鲜事,那跋涉在山水之间为农民提供小额信贷服务的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则是2009年海南美丽风景之外的又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这道风景产生于海南农信社把小额信贷进行到底的决心。
虽然格莱珉模式和海南本地多种模式的小额信贷试验都取得了成功,但毕竟小额信贷是一项必须付出爱心和艰辛才能做好的工作,要在面上普及,还需要时间和有效的措施。
2009年2月,春节刚过,海南省农信社果断决策,专门成立小额信贷部,新招300名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成立专门的小额信贷队伍在全省开展小额信贷服务。到目前为止,首批招聘的100名人员已经被派到了各市县开始工作了。这些新聘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小额信贷技术员”,也称为“小额信贷童子军”。
在首期小额信贷技术员培训班上,海南省农信社理事长吴伟雄为每个信贷技术员发放了一本“穷人的银行家”的书,希望大家在里面找到精神的食量和战胜困难的方法。他说,你们是为农民服务的“小额信贷技术员”,也是我们信用社队伍中的“童子军”。之所以称你们为小额信贷技术员,是希望你们能改变传统信贷员只管放贷和收钱的简单工作方法,而能做到“给农民贷款、教农民技术、帮农民经营、助农民增收、保农民还款”。而称你们为“童子军”,不是说你们都是未成年人,而是因为你们是我们信用社最年轻最有活力的队伍,更是希望你们心灵永远纯净如童子,通过你们的努力,我们小额信贷事业将会拥有永远如童年如春天的生命力。他说,省委省政府对农信社的改革给予厚望,省委书记卫留成对农信社在琼中开展的小额信贷试点促进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帮助农民增收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罗保铭省长明确要求,农信社工作人员要怀着对农民的真心真情,提供贴切有效的方法,用金融撬动并推动海南的农村改革、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繁荣。
创新机制巩固新思路稳定新队伍
海南农信社为把小额信贷做大做强,在激励机制方面的创新特别值得一提,如利息收入的20%给信贷员作为奖励、利率逐年下降、收取诚信保证金、倡导政府贴息、建立小额信贷风险基金等。
据悉,小额信贷技术员的工资不高,扣完各种保险后是650元,加上150元交通补助共800元。农信社鼓励技术员骑自行车下乡,凡骑自行车的再补助200元。每半年工资减少200元,直至减完。辅之的是利息收入的20%给信贷员作为奖励,工作越投入,成效越好,收入就越高。
“今年年底之前我们会将技术员其所发放小额贷款利息的20%返给他。从第二年开始,技术员年底只能拿到10%的利息奖励,其余部分要等到他什么时候不干了且所放贷款本金都收回时再给他。”海南省农村信用社新闻发言人陈奎明说。
陈奎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技术员管500户一级客户、每户发放整贷整还贷款5000元,每月可以拿到4950元;如果500户都是二级客户,他每月可拿到9900元;客户升到三级时,他每月可拿将近两万元。
一个技术员如何能管这么多客户呢?这主要是因为格莱珉模式中有一个很好的机制:5户农民联保后成立一个小组,5个小组成立一个中心,中心主任履行客户的自我管理,小额信贷技术员管500个客户实际上就是管20个中心主任。
“我们有一个中心主任履职评分表,到期收息时把这个中心的25个人叫到一起进行评分,对组织力低、25个人中有多少逾期还息的都要相应地扣减分数,满6分算合格。一个季度评一次,对合格的中心主任,我们会买上大米或色拉油给予奖励。连续两个季度低于6分的主任则会被撤职。这个方法很奏效。”陈奎明说。
据悉,到目前为止,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首批投入11个市县“战斗”的小额信贷“童子军”战果喜人。已组建农民小额贷款互保小组120个,涵盖农户519户,270.95万元。海南农信社小额信贷部负责人说,2009年,小额信贷技术员队伍要充实到400人,贷款农户4万户,发放贷款3亿元,实现整个农信社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0亿元的目标。
引进“格莱珉模式”大家说
引进“格莱珉模式”应因地制宜。谈到格莱珉模式的特点时,海南省银监局副局长吴乾奋告诉记者,与中国农信社过去的小额贷款相比,格莱珉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首先,这种模式因贷款额度很小,头一年放贷机构是在与农民建立关系的过程中测试信用,而国内则是先测试信用再决定授信额度。其次,格莱珉发放的小额信贷利率很高,基本上在20%以上。第三,因贷款利率高,未收回部分完全可以依靠高利息和拨备来覆盖。
格莱珉模式的上述特点是与孟加拉国情相适应的。该国很多人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且产业未升级,50%的人没有土地,除了替人打工外无法生存。海南省金融办主任王年生说,孟加拉人心目中的好日子就是拥有一间锡顶房、一小块菜地、一个厕所,该国经济比中国要落后30年。与尤努斯主要是为了解决贫困问题、扶持产业以手工制造业为主不同,吴乾奋认为,海南发展小额信贷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民的发展问题,扶持产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贷款周期各不相同、资金需求量也比较大。据三亚市农信联社主任蒲为寿介绍,作为海南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三亚的农民对5000元以下的贷款兴趣不大,所需资金额度一般在2万元左右。
引进不忘创新。海南省金融办主任王年生告诉记者,他在孟加拉考察时看到,信贷员穿着草鞋走村串户,询问百姓是否缺钱、需要多少钱、用贷款来干什么。“这与我们过去的你缺钱了来找我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的金融机构不缺流动性,缺的正是这种走千家万户、万水千山的精神。”他透露,海南的存贷差达到1000亿元,而中小企业、“三农”得不到充分的金融服务。过去国有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为70%,现在已经下降到59%。存贷比下降除了意味着放贷比较难以外,吴乾奋补充说,还说明银行在积极开拓除贷款外的其他资产业务,如承兑、其他方式的授信业务、贴现等。
吴乾奋特别赞赏格莱珉的小组、中心组织架构,认为这个架构从内控机制来说是相对严格的,每天中心主任要知道各小组做什么事,各小组要了解组员做什么。不过,他认为这种架构目前在国内比较难以推行,因为国内自由度比较大,不像孟加拉宗教色彩较浓,相对好控制。
海南在小额信贷业务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创新,该项业务也正在“由点到面”慢慢铺开。刘明康认为海南农信社的做法是“好的开端、加强监管、加快推广”。吴乾奋表示,小额信贷一定要做到普惠,否则经验就失去作用了。而且,小额信贷第一次审核可以时间长一点,应根据需求给每个客户核准一个额度,随借随用,随时偿还。不但是生产用,还可以生活用。
链接海南格莱珉小额信贷模式
格莱珉模式小额贷款项目的贷款对象为妇女,无须提供任何担保和抵押。由居住相近的5户农民自由选择组成小组,设一名组长。5至10个小组构成一个中心,每个中心设一名主任,负责配合项目部中心经理进行中心会议的组织、贷款申请的收集、贷户情况的了解等工作,贷款申请通常在中心会议上提出。
目前海南试点项目提供的小额信贷有整贷零还和整贷整还(“一小通”)两种。如果整贷零还,农民首次可申请最高
4000元的基本贷款,每笔贷款期限为一年,分为25期还款。年利息9%,如还款较好,第二年下调为8%,第三年下调为6%,之后可固定在这个水平。每两周为一个还款期,贷户需要归还本金及利息总额的1/25,贷款金额随成员参加项目的年限而增加。如果整贷整还,一级客户、二级客户、三级客户分别最高可贷5000元、10000元和20000元。首次贷款为一级客户,还款良好且信誉良好可逐年升级。贷款期限为6个月、9个月和1年,同一小组成员的贷款期限必须相同。月利息为0.99%。还款方式为按月付息,到期一次性偿还本金。每月按照0.21%收取诚信保证金。
贷款小组成员之间须相互监督,如果其中有人发生不良贷款行为,将会影响全组的贷款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