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想向大家推荐的是大名鼎鼎,位于赤柱的美利楼。美利楼建于19世纪的,这是香港仅存为数不多的维多利亚式建筑之一。本来位于香港岛北岸的中环,早期为英国的驻军而建。后来因为中银大厦的建筑工程,美利楼被拆卸,但是整幢建筑物包括一砖一瓦都被精心保存下来,并于1999年在赤柱海滩“原拆原建”后重新对外开放。
重建后的美利楼主要用于餐饮,一楼和地下是海事博物馆,二、三楼是餐厅,看起来都颇具异国风味的。那天驾车从中环出发,穿过山顶,正好赶上下午接近黄昏的时候,复古式圆形石柱,中式瓦面斜顶的屋顶在午后更是显得别有一番味道。我想来这里的大部分人,应该都是来体验“浪漫”的,除了品尝异国菜肴外,还可以欣赏海天的景色,更有不少新人来在这里拍摄婚纱照,到处都充满了“浪漫”的气氛。
逛完海市博物馆后,我们就转到了楼上,这里的餐厅多是西式,靠海的走廊都被精心布置成了阳台式的餐厅,有花色的地砖,木制古朴的餐桌,绿色的植物,还可以看到不远处的海景,非常有感觉。朋友推荐二楼西班牙餐厅的生蚝,还有三楼的德国餐厅里,香肠和啤酒的味道都很不错。而且在这种环境下进食,食欲更是大增。
在这里一直坐到差不多夜幕降临的时候才离开,在这个时候置身于这个苍老的建筑,更能感受它散发出的别样味道。这个搬过来的美利楼,跟原来的面貌是有所区别的,并非硬生生照搬,它添加了很多的元素,更用一种现代和时尚的方式向历史故事致敬,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人,有了一个新的角色,换上了新的衣服,但一看还是你熟悉的这个人,而且你是刮目相看的感觉。我们欣赏和追求不同的美,追寻更加美好的生活,黄志达设计团队总是会花很多的精力去认真研究和讨探每一个项目,而且做为一个设计师,我们也不该局限于某一种风格或者束缚于某一种形式,我们要善于把原有的思维打碎、重拾、组合,去挖掘生活中的无限可能。
其实无论是美利楼,还是之前介绍过的屠牛场变成的牛棚艺术村、原水警总署变成的奢华场所1881Heritage、家族保护下来至今仍是私人所有的观廷书室、老当铺变身时尚休闲餐饮的和昌大押,我们都可以看出,人们总是希望每个故事都能够不断继续,而建筑的保护与改造将会是有多种形式。从一个设计师的角度,尊重历史并不是硬生生的还原,旧建筑的改造也不是彻底地将它改头换面,而是需要我们用智慧和想象力去重新创造它的价值,让它的故事有个精彩延续,好的设计,会令到我们的生活有无限的可能。
这座建筑以花岗岩石为主要建筑材料,坚固非常。顶部是中式建筑的青瓦斜顶,而每一层之间却是由欧式的大圆石柱相隔,是中西合璧的香港历史的缩影。
美利楼前面的广场有几根很特别的石柱,据说是清拆旺角一带的当铺的时候留下的,上面还写着“同昌大押”四个斑驳的红字。
穿过楼底长长的走廊,感觉非常浪漫,很多新人选择在这里拍婚纱照。
500㎡的面积里展示了海运业从古到今的发展,500多件展品中有多件古代和现代的船舶模型。
海事博物馆里还介绍美利楼的历史,门票20元,每天从上午10点到下午6点都对外开放,但逢周一休息。
乘电梯到二、三楼,就是美利楼里的一家家餐厅,中餐、西餐应有尽有,但是在这样充满欧洲风情的地方,西餐当然更对感觉。
夕阳之下,赤柱镇显得格外安闲,而美利楼则像是在历史与现实间恰到好处地安插进来的,安立于海旁,自顾地端庄、娴静。
每家餐厅在店面装饰和菜式上都各具特色。
其中三楼的一家德国餐厅,里面的猪手、啤酒、面包、香肠四大特色食品远近驰名。
7米多长的楼底挂着设计独特的盾牌和彩旗,四处放满巨型酒桶和啤酒杯作装饰,让顾客犹如置身在德国慕尼黑。
借着地利,餐厅把餐位安排在宽阔的露台上,菱形的拼色地砖,加上头顶的古董风扇,很有种地中海的浪漫风情。
露台外的座位很是抢手,即使炎炎夏日,客人也乐意坐在没有冷气的户外,因这里可享受到视野达270°的无敌大海景。
其它博客文章链接: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