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出版策划人、作家安波舜先生近日发表《大国的较量——曾经的英雄曾经的情》。安先生是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发现了这本书的特殊价值并作了精心设计,在此,我要表示真诚的感谢。这篇书评是他在美国办事途中写成并传过来的——
很难想象从事新闻的吴海民将一部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纪实作品,写得如此激情澎湃、波澜壮阔,有史实铺陈也有人物雕刻,有宏观叙事也有氛围烘托,读厚厚的一本却有看大片的感觉。也很难理解这样一部充满民族正义和浩然正气的作品,为什么要经过12年的雪藏风化才面世曝光?要知道书中那些令人尊敬的名字如吴仪、佟志广、张月姣、段瑞春和邬书林等,在当年可都是风华正茂才气冲天啊。如果该书早几年问世,我想,作为中国公民和年青一代,尤其是“愤青”们,除了要对以上那些名字肃然起敬之外,至少面对国际国内的大事会多几分理性和豪情,多几分理解和担当。
担当之一是,人穷志不短。中美知识产权的谈判起始是上世纪90年代初。90年代初的中国国力水平和对外贸易实力,与21世纪的中国国力水平和贸易实力,那是天地之别。手中没有充足的谈判筹码和武器,还要维护祖国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没有别的办法,只有靠我们谈判官员的智慧、意志和尊严。佟志广的烟斗和吴仪的直率,关键时刻拍案而起的勇气和豪情,赢得对方的尊敬,也赢得某些心理和先机。赢则赢了,但今天看来,真是难为我们这些共和国的英雄们了。颇有些小米加步枪战胜大炮和坦克的战争意味。
担当之二是,对方的知识产权制度先进,而我们的立法滞后;我们的部门和企业没有知识产权概念,但需要从美国对手那里争取祖国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我们的谈判官员在前方与对手没日没夜地缠斗,我们后方有些人却斥责是向资本主义妥协。在这种情形下,可以想见他们有多难,他们有多委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很多当年的问题可以理解。但在当年,他们背负的不仅仅是祖国的使命,还有意识形态的沉重包袱和小农意识的误解。因此,当谈判破裂和对手不守信用,纵然是铁娘子也有相拥而泣的时候。
担当之三是,我们必须感谢对手。就像骏马必须感谢狼一样,没有对手,没有博弈和较量,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立法和意识就不可能快速的成长,我们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就没有保护环境,我们就不能够这么快融入国际游戏规则。坦率地讲,笔者作为出版人士,每一次中美知识产权的谈判进展和立法许诺,我们都暗自高兴。不为别的,出版市场的盗版顽疾,多年治理不畅,我们自己的出版社和作家都深受其害,深恶痛绝!即使今天,《狼图腾》盗版上百个品种,作为出版者我们毫无办法。新闻出版和文化管理部门没有执法权,只有行政执法权,即处罚权;而有执法权的公安和武警,面对盗版,甚至是肆无忌惮的大量盗版,也毫无办法。因为盗版不是刑事,而是民事。盗版不算偷,恐怕在全世界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中,中国是个特例了。当年的知识产权问题,是中美两个国家的事情,现在是我们自己的痼疾了。
感谢《大国的较量》作者吴海民先生,他让我们懂得,知识产权问题,不仅是个现代社会和发达国家的法学尊严和文明规则,通过这部书,我们也懂得在古老的中国,这更是一个文化问题。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从无数的“技”和“术”的发明和创造,到一家一户的农具借用和耕作传承,从统治者到被统治者,都喜欢无偿地推广“经验”和“讲用”,除了权力要垄断之外,一切的民间资源尤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产权,都喜欢“大同”和“共享”。但最终的创新成果和生产成果,也还是归于阶级享用。吃亏的还是创新者和老百姓。
更要感谢《大国的较量》的是,该书让我们重温以吴仪为代表的中国谈判官员,曾经的英雄曾经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