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布特,女人,裤子


说实话老冰人不聪明,脑子也不好使,但读书的时候小老冰的成绩居然不错。到不是小老冰怎么用功,而实在是小老冰有一点过人之处:记性好,看过的东西一般不会忘记,东方式的教育制度,谁记性好肯定成绩好。但现在这点好记性全用来打八卦了。

牛博上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波尔布特怎么会如此灭绝人性?波尔布特灭绝人性到了什么地步?要知道现在所能看到的红色高棉留下来的影像人人都是面无任何表情的,红色高棉在当权时不容许人的面孔上有表情,据说笑是在“回忆过去的资产阶级生活”,而哭则是在“对现实表示不满”。法国Bruno Carette电视台有一部专题片《Khmers Rouges Amers》讨论过这个问题,那部片子拍的挺不错,因为红色高棉的领导人几乎都是留法的精英,法国人必须站出来回答这个问题。

但那本电视片只是叙说了这个问题,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实在太复杂,不是一部四小时的电视片能够回答得了的。

上世纪90年代初,《南方周末》上有一个连载,是原来在钓鱼台国宾馆工作的老人的回忆录,里面在回忆到波尔布特时的一件小事也许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波尔布特在中国受训时一次和太太一起去了王府井的百货商场,波尔布特太太看上了一条7块钱的卡其裤,波尔布特当时每月有八块钱还是十块钱的津贴,不能说买不起,而波尔布特太太的裤子也已经补丁打补丁都快看不出来原来的颜色了。

波尔布特想了半晌,最后下决心对他太太说:“津贴是党费,我们没有使用的资格”。

他太太在离开柜台时,再三回头看那条卡其裤子。我们可以想象波尔布特作为一个男人,不能为心爱的女人买一条卡其裤时内心所感到的痛苦。

波尔布特出身豪门,本人是法属印度支那那些被视为精英的法国留学生,他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参加了正义的事业。

但是,正义的事业不一定就会有正义的结果。

波尔布特最后胜利了,掌握了这个国家。这时曾经无法为心爱的女人买一条卡其裤的人应该怎么办?

最好的选择当然应该是忠实于当年理想,当年波尔布特应该是在目睹柬埔寨人由于法国殖民者的压榨,穿不起一条卡其裤的人应该很多很多,波尔布特当权以后应该使所有的柬埔寨男人不会再为了无钱给女人买一条卡其裤而痛苦。

当然也有人是当权以后为女人买无数的裤子,像有人就利用国家权力购买自己的著作发给这个国家所有的人,然后把收入作为自己的“稿费”,在给自己心爱的女人钱时一次可以给出相当于一般人1000个月工资的钱!

当然这笔盗窃国库而来的“稿费”现在已经被封存,因为这是真正物理意义上的“国有资产”。

波尔布特应该不是一个贪污犯,金钱可能对他没有什么吸引力,如果仅仅是为了金钱,他不需要去参加抗法革命,但革命后的经历使他的灵魂扭曲了,他变成了一个变态的疯子,在他眼里,所有能穿裤子的生物人,都是他的敌人,都要从肉体上消灭。

加一句,柬埔寨的华裔华人由于勤劳,无论是否宽裕,起码都属于穿得上裤子,因此华人被波尔布特消灭的特别彻底。

记得是在金边陷落的前一天,两位前往督战的大员才在最后一刻脱离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