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根小指能否成为最有价值的手指?
廖德凯
上海市政府26日上午召开常务会议,会议表示:鉴于10月20日公布的浦东新区城市行政执法局的初步调查结论,事实不清、结论错误、公布草率,市政府将依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东方网10月26日)。而据记者从孙中界律师郝劲松处证实,同日上午,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向孙中界表示诚恳的道歉,并承诺发回车辆,一切损失可以协商或提供国家赔偿。(人民网10月26日)
来自上海市政府的认定和相关部门的道歉,算是为“钓鱼执法”的存在与否的问题、以及“孙案”的是非问题解决了“认证”问题。虽然仍有网民拒不认可这是“有错必纠”,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明显的“知法犯法”、是“有组织的犯罪”,因此这不是普通人都可能犯的“错”,是不可谅解的。但我还是由衷地为这样的官方表态高兴了一下,毕竟这是朝着正常的方向走出了正确的第一步。而下一步,我们想看到的是:孙中界的小指能否成为本年度最有价值的一根手指?
最有价值,不是最高价钱,不是孙中界最终能够获得多少协商数额或国家赔偿,这对于孙中界之外的人及社会的整体价值没有直接关系。我指的“最有价值”,是在期望政府能够通过这一案例,一是认清目前行政执法中问题的存在,甚至严重问题的存在,二是能够较为彻底地处理类似的问题,表明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心,第三,更重要的是推动政府的行政理念的进步,促进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的建立。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孙中界的小指,将和孙志刚的生命一样,深刻地记录在共和国推进行政领域法治进程的丰碑上。
之所以特别地指出政府的行政理念的重要性,是因为钓鱼执法事件的发生,从表面来看只是个别部门的利益驱使问题,但实际上却是整个政府行政理念的问题,虽然问题出在一点一滴,但由于基本理念上存在的瑕疵,使得类似问题的解决成为一大难题。比如“钓鱼执法”案件行政诉讼行政执法方“无一败诉”、上级的“执罚”指标等,已经揭示了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难题,而非一部门一领域的个体问题。行政理念没有改变,违法执法便不会绝迹,这是中外民主政体历史揭示的共同经验。
上海市“钓鱼执法”事件,从九月中旬的“张军案”开始,到十月的孙中界案到达高潮,在长达一个多月的关注中,社会从愤怒过渡到理性,政府也从回避进步到主动,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不容“钓鱼执法”存在便是双方在交锋和互动中形成的一个共识。这毫无疑问是一个进步,但从孙志刚的生命到孙中界的小指,注定现代政府行政理念的建立和深入“府”心不会是坦途。但那根小小的手指,还是戳在了行政执法最软弱的部位,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这根手指的价值也许还会超过我们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