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美食构想
丁启阵
地球人都知道:咱们中国是饮食大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博大精深表现之一便是:凡传统节日,必有应节应景之美食。比如,元宵节有汤圆,端午节有粽子,中秋节有月饼。节日快乐,乐在有口福。
很可惜,如今的重阳节,已经衰落,没有了特定的节日食品。再大的超市,也没有重阳节食品出售。
这实在是一个不小的遗憾:消费者没有特定食品增添节日气氛,商家与商机失之交臂,政府不能趁机拉动一下内需。
因此,我这里郑重建议:恢复重阳节传统食品。
重阳节有什么传统食品?
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和周密的《武林旧事》均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和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的一种重阳节美食。我认为,值得推荐。
《东京梦华录》卷第八“重阳”条记载:重阳节前一二日,人们纷纷制作粉面蒸糕,互相赠送。“粉面蒸糕”,可能类似敝乡台州的“方糕”,使用糯米粉为主要材料,而不是今天北京的发糕,使用麦子面粉为主要材料。北宋汴京的蒸糕,在质量和形式上都很有讲究:质量上,里边掺有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等果肉;形式上,用米粉制作成蛮王牵狮子的形状,装饰在蒸糕上方,再插上小彩旗。显然,这是一种美味、营养又好看、有节日气氛的食品。
《武林旧事》卷三“重九”条记载,南宋都城临安的重阳节人们相互馈赠的食品也是这种蒸糕。只不过,可能由于时过境迁,材料略有不同:把糖、肉、黏米杂糅在一起,上边铺切成丝缕状的肉丝鸭饼,用石榴子装点,插上彩旗;再把面粉制成的蛮王牵狮子造型放在上边;把栗子碾粉,拌上蜂蜜,用刻花的模子脱成饼饵;又以紫苏与白苏种子蘸少许梅子卤,掺入蔗霜、梨、橙子、石榴粒,名叫“春兰秋菊”。南宋这种蒸糕,名叫“菊糕”。
遗憾的是,手头没有吴自牧的《梦梁录》,据说那书的卷五对这种蒸糕的制作也有详细的说明。
重阳吃糕,“糕”谐音“高”,既契合该节日登高览胜、怀远的传统主题,也符合人往高处走的普遍愿望。
说了半天,我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有糕点厂对这种宋代糕点进行研究,开发,改良。最终推向市场,使之成为跟粽子、月饼鼎足而三的节日食品。自食、馈赠亲友两相宜的重阳节食品,一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的情趣和快乐!
200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