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世界各种文明之长


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指出,文明的本质特征之一是相互传播和借用,既把自己的东西向外输出,又借用和吸收其他文明的东西。文明并不是遗世独立、自我封闭的东西,它需要通过与其他文明的对话和交流从外界不断获得营养,取得新的活力,才能茁壮成长。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就在于它的海纳之量与消化之功。作为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载体,中国出版业一直致力于在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努力借鉴世界各国文化,以丰富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商务印书馆就是这方面的自觉实践者和积极建设者。

  凡在世界学术史上有反响、有定评,在某一学科称得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均被“汉译名著”移植到中国的文化花园;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种思潮的代表者的作品,也都通过“汉译名著”植入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在商务印书馆的档案室里,有一份上世纪60年代制定的“外国哲学社会科学翻译选题计划”,列书达4000种。由于编译力量有限,后来他们只能“削去冗繁留清瘦”,选了1614种作为中长期的出版书目。以此计算,目前的这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也只是出了其中的1/3。从这个意义上讲,400种的“汉译名著”仅仅是一个起点,人类文明的许多精髓还等待着我们去采撷。

  今天,我们需要有更多的文化产品“走出去”,因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能带给世界以启发,能为世界贡献更多的力量;同样,我们仍然需要把更多的国外优秀文化产品“引进来”,因为只有吸收各种不同文明的养分,才能使自己的文明之树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