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摄影:大姑专辑


大姑务农九十年纪念        曹   旭

 

     刚解放不久,家里很穷。

我和祖母、母亲住三星

下,父亲在上海打工。

     因为战刚结束,

厂关门,失业的父亲在上

海等救济。

    没有经济来源,我们

就在乡下饿肚子。

    为了减少一张吃饭的

嘴,祖母到她大女儿(我

大姑)家过生活。

    不久,我们也没有吃

的了,母亲便带着我,来

到大姑家。

 

  

 

 

 

 

 

 

  

    大姑和姑父都种田,都是贫农,姑父姓史,住在史家棚。史家棚三面环水,是一个比三星村更小的村庄。

    母亲说,史家棚的人比我们三星村的人能吃苦,是跌一个跟头爬起来还要抓一把土的。

  母亲对大姑说:“家里实在没有吃的东西了,能不能借点麦给我们?”

    大姑说:“有的时候也要想想没有的时候。”

    母亲抱起我,一句话不说,转身就往来的路上跑。三星离史家棚三十多里远,弯弯曲曲的阡陌小路,今天开车走公路也要45分钟的。

                      

                           

 

     五十年代初,统购统销,乡下

   的日子一直没有报纸上说的那

   么好过。工作组来到乡下,在小

   学里做报告,挨家挨户地动员

   要农民把余量卖出来,很

   多情况,我是亲历的。

       虽然家里没有吃的时候,祖

   母就把我领到大姑家吃,大姑对

   他的弟弟(我的父亲)很照顾,

   我长时间住在大姑家,说到故乡的

   树、故乡的云彩、故乡亲人

   脸,我回忆起的都是大姑家的

   树、大姑那里的云彩和大姑村

   上的乡亲。

 

                    

  

   

 

    即便大姑对我如此之好,

母亲也是知道的,但母亲对

大姑那句话不肯原谅,一直

记在心里。四十年没有对我

父亲说,后来说了,父亲

对他姐姐也不高兴,有一次

还责怪大姑。说:“你怎么

能说这个话?”大姑不作声。

    直到五年后的今天,

父亲也死了,母亲回想起来

才说:“当时你祖母已经在

她家吃了,我们再去吃,大

姑、姑供养不起。” 

    那时,老听姑父说:

“人的嘴最讨厌,天三顿

要吃饭;肚子也讨厌,中午

才吃的,晚上又饿了。”

 

 

 

 

 

 

 

 

 

 

       在大姑家,大姑是最喜欢我的人, 样样依我,我和表哥吵架,不管表哥有有理,

  挨打的是两个表哥。

      姑父一边找棍子,一边骂“你们这些骚死鬼!没有出息的东西!”

                  

                                 等我到了上海,中学毕

    业, 进了工厂当学徒,有

    了一点钱,第一个想到的就

    是祖母大姑。常给她们

    买吃的,她们说: 

                                   “华,你不要买。”

                              但我坚买,因为当时肚

    子饿的时候,大姑从来不

    嫌我大麦粥喝得多。

    得再多,有我

    家喝得

        大姑今年98岁了。从

     干庄稼活的她,已经在

    土地上劳动了90年。98的

    大姑仍然在干农活。大家

    不要她干,她闲不住。

        有一天,大姑不见了,满史家棚找不到,有人传话来说:“你家大姑在西头的稻田里拔草。”

     大家奔过去,只见大姑坐在田埂上,身边全是拔的草,家里人都怪她:“一个人跑到这里来干什么?”

     大姑说:“要休息了,力气是不如从前了。”

     我国庆回家乡看大姑,相机拍到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大姑在干农活——

                            

 

 

   大姑一辈子都在她的土地上干活。

   现在,有的领导人会有他们的传记,离退休人员也有人问寒问暖,寒暑会有人“送清凉”、“送温暖”;文化、科学工作者、老师都有“某某老师从教六十年纪念”活动。而大姑什么都没有。我想,就凭照片上那双劳动的大手,也应该给她办一个“大姑务农九十年纪念”于是,小小的心愿便和故乡十月的阳光,一起照在我的博客上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