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北京”与北京文化的生机
陈来
2008年奥运会前,主办城市北京市提出了“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口号,为成功主办这届奥运会提供了方向。奥运会之后,北京市采取积极衔接的文化战略,把“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立即转换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 努力把成功举办奥运的口号转换为北京市的日常建设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这种积极转换的意图是很好的。不过,要使新口号能要像奥运口号一样取得明确的效果,还需要一些条件。比如,“绿色北京”的提法比较清楚,就是致力于发展北京的生态、环保的建设。而“人文北京”的提法,相对而言,包含的意义相当广泛,如历史风貌、教育、文化等都属于人文的范畴,其中到底那些是城市建设最重要的方面呢?哪些是能和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紧密关联的呢?这就需要在概念上进一步厘清和确定。
最近北京市提出了“文明北京”的观念,以“文明北京”作为“人文北京”的重要载体,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在我看来,“文明北京”是对“人文北京”的一个最好的表达和具体的说明。
什么是“文明北京”的内涵?如果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把北京建设成为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程度的大都会城市”。其中包含两个基本的方面,用我们通常的话讲:一个是城市的文明设施建设,一个是市民的文明素质建设。前者是硬件建设,如城市垃圾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城市水系、道路交通的合理化,环境、秩序、服务达到相应的文明建设标准。总之改变城市脏、乱、差的各种设施的改善,这是大家都容易理解的。后者则是软件建设,事实上秩序、服务本身是依赖于人的,一般我们说体现在市民的文明素质上。
我一直以来有一种看法,就是北京市的城市文明建设要从历史、现实出发。什么意思呢?我们80年代开始提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对,这在总体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能仅仅集中在“精神”上;文明素质建设,也不能仅仅着眼在“素质”上。精神和素质都比较“虚”,精神是头脑里的东西,素质是内在的品格,二者太“内在化”,不容易把握;而且精神的问题、内心的问题,其建设不是短时期能解决的。从我们这样一个城市文化在文革受到极大破坏、经历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外来流动人口众多、当前城市文明的程度起点不高的现实出发,城市文明建设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应该把重点放在“行为”上,注重解决市民行为文明的问题,而不是片面强调“精神”。城市文明归根到底直接体现为市民的行为。至于市民道德水准和精神境界的提高,一方面需要长期的多环节、多层次、多方面的教育与自我教育,一方面,也需要通过行为的习惯来慢慢使之内化。这些都不是首都文明办通过具体措施促进城市文明改善提高的任务所能担负的。
因此面对当前城市文明状况的现状,落实“文明北京”的建设口号,需要合理的工作定位。比如,有些属于思想觉悟的东西,属于更深一些、更高一些的层次,但不能直接联系到“文明北京”的建设。如强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当然是长久的重要工作,但从爱国主义到城市文明行为,关系不直接。守法的教育、诚信的宣传,也是一样。这些工作都重要,但并不一定是首都文明办承担的特别职能。文明办的工作应当在推行礼仪文明这一类方面。在这方面我们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我国历史上号称礼仪之邦,以讲究礼仪著称于世,礼仪之邦的重点是礼,礼是行为的规范,和行为的形式特征,老北京人重“老礼儿”,讲究待人和气、礼貌、客气,也就是温良恭俭让。文革时期专门反对温良恭俭让,其实这五项就是文明行为的传统德目,这些需要重新宣传,以慢慢回复北京文化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今天的城市文明的内涵已经大大超出古代礼仪之邦的内容,今天我们要建设的城市文明,是以“现代都市公共生活的文明习惯”为中心的,如排队有序是现代大都市公共生活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微笑服务也是现代城市生活的一个基本要求。在这方面,我们要改变以前总是从思想改造、提高觉悟入手的老办法,而应当着重于“行为的引导”。如前几年银行窗口的一米线,虽然是学习外国的,但作为引导性设施,就很快改变了银行窗口拥挤的状况。此类的工作有很多可作,如机场登记手续的办理,有拉线的规范引导,排队自然就有秩序。这一类的做法可以推广到很多行业,文明办的工作可以在这些方面多着眼。另一方面,设施的建设也同样重要,如北京东西两个火车站是首都形象的大门,如何让来京旅客便捷地搭乘出租车和公交车乃至地铁,是长期未得解决的问题,这些都是“文明北京”建设要优先考虑的问题。设施方便的问题不解决,行为文明的问题也无法落实。
对当代北京的城市文明建设我是乐观的,原因是我对一代新人有信心。回想70-90年代北京生活拥挤而无秩序的状态,窗口服务态度之差,今天北京的生活秩序、服务态度已经好多了,现在地铁等车都能有序排队,窗口服务都能和气办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原因当然不止一个,但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年轻一代素质改变了,以往北京下层居民中满口骂街的“膀爷”形象,以往乱插队、乱挤拥的现象,在北京生长的80后90后的一代身上是根本不可能再现的了,这就是文明的进步,他们是建设文明北京的生力军,代表了北京文化的生机。
2009年7月30日
“文明北京”与北京文化的生机
评论
编辑推荐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