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来此地第一周的周四晚,曾参与过一个小小的Meeting,那天有几位美国人,印度人和日本人在,聚会目的大致是为了商讨同住该幢Asbury楼里的某些集体活动,其中一华裔的美国女子在安排和设计,惜乎到她这一代已经不会汉语了。我记住其中有一次是关于集体性会餐的项目,即大家带着或烧出自己国家风味的食物,以及饮料,然后彼此交流,分享不同的文化和生活经验。
没想到时间过得飞快,这个聚餐盛会就在今晚举行,我和陈艳波博士,爱德加三人一起过去,爱德加来自艾斯蒂蒙,是个喜欢社交的快乐青年。我和艳波虽然用过晚餐,但是想到这些场合其实是代表中国人的形象,不能小气,于是特地冒着严寒,到外面2公里外的一架便利店买了一些水果和饮料供大家享用。
晚宴比我设想得要正式得多,上次那位美国女子盛装入场,而楼房经理Maggi也到场庆祝,尤其是几位印度人都穿上他们国家的民族服饰,像上次碰到的与我同住一层的那印度人一身白色穿着,而几位印度妇女则穿着莎丽。一位叫做Arabinda Padhee的印度中年男人主持。他首先以一篇古老的罗摩衍那神话来展开仪式。其结尾与云:
“To This day, every year the return of Rama is honoured with a festival of light. It is called Diwali, which means rows of lamps.People remember Rama’s battle with Ravana as the triumph of good over evil.Lamp are lit to banish darkness and to bring light and happiness into the world.”
(参考译文:至今,年复一年,罗摩的凯旋以光的节日来庆祝,这便是Diwali节,意即“无尽的灯火”。人们牢记罗摩与恶魔罗波那的这场战役,并视之为善对恶的胜出,而灯被点亮则意味着驱除黑暗,并为尘世带来了光明与幸福。)
带着这美好神话的祝福,在众人的掌声中量器了灯光,然后大家开始进餐并交流。我们几个原先吃饱过来,故主要以脱口秀为主。
一位韩国男孩,在这里读国际商务,现于语言学校培训英语,上次匆匆在Toilet打过照面,之所以印象甚深是因为我起初以为是中国人,而且当时是接近傍晚,可能出于紧张,他居然来了一句“Good morning”,走出很远才重新以“Good afternoon”来补救。今晚他带着一个韩国人常见的御寒帽子在走动,其实这里虽然寒意森然,但是英国的暖气发达,室温很少低于20度,所以他几乎是汗涔涔地进行交际。
一位叫做Yasuki的日本青年博士,我刚认识不久,知道他研究非洲十九世纪的历史,听其发音,似乎是刚果历史,在伯明翰大学做三个月的学术访问,人很和善,把我的名字用日本人的发音作了笔记,今晚居然记住并念出来,也算是一个有心人。我们加上另外一个日本女子一起聊了中日的某些微妙的关系,但是这些与我们个体的友谊交往并无太大的妨碍,那个女子还谈到她的母亲深谙中国文化,不但能够阅读中国古典文献,而且在日本还是一位气功老师。
一位笑吟吟的菲律宾女孩很善于交际,在每个角落似乎都有朋友,她说自己有一半是中国血统,因为她的某个至亲就是华人。边吃边聊,毫不拘束。说一口纯正的英语,爱德加很乐意与她交往,可惜爱德加的发音甚为奇怪,能够把“Country”发音为“刚得辣”,我猜想,如若能听懂他的语言,其人必不是一般的耳脉结构。所以很遗憾,他们的交谈自然无法深入。
我最感兴趣的当然是印度人,几个印度小孩子眼睛扑闪扑闪的。我在听那个主持人在说那个罗摩衍那的故事时候,我刚好站在我认识的那个印度人身边,我在他耳边说道“RAMAYANNA”,他甚为兴奋,就把我介绍给那个主持人,我听不懂他们的英语,只能止乎问好。不过,他们倒是能够听懂我的话,我对我身边的这位印度人说,他看起来真像维维卡南达。看得出来,他颇为高兴。
后来那个印度女子放起印度的歌舞片子,我看他们很愿意就在这里跳起来,唱起来,尤其是印度小孩子已经在那里有节律地舞动着,无疑,舞蹈之神希瓦的灵感是深深地刻入了每一个印度人的灵魂之中。

没想到时间过得飞快,这个聚餐盛会就在今晚举行,我和陈艳波博士,爱德加三人一起过去,爱德加来自艾斯蒂蒙,是个喜欢社交的快乐青年。我和艳波虽然用过晚餐,但是想到这些场合其实是代表中国人的形象,不能小气,于是特地冒着严寒,到外面2公里外的一架便利店买了一些水果和饮料供大家享用。
晚宴比我设想得要正式得多,上次那位美国女子盛装入场,而楼房经理Maggi也到场庆祝,尤其是几位印度人都穿上他们国家的民族服饰,像上次碰到的与我同住一层的那印度人一身白色穿着,而几位印度妇女则穿着莎丽。一位叫做Arabinda Padhee的印度中年男人主持。他首先以一篇古老的罗摩衍那神话来展开仪式。其结尾与云:
“To This day, every year the return of Rama is honoured with a festival of light. It is called Diwali, which means rows of lamps.People remember Rama’s battle with Ravana as the triumph of good over evil.Lamp are lit to banish darkness and to bring light and happiness into the world.”
(参考译文:至今,年复一年,罗摩的凯旋以光的节日来庆祝,这便是Diwali节,意即“无尽的灯火”。人们牢记罗摩与恶魔罗波那的这场战役,并视之为善对恶的胜出,而灯被点亮则意味着驱除黑暗,并为尘世带来了光明与幸福。)
带着这美好神话的祝福,在众人的掌声中量器了灯光,然后大家开始进餐并交流。我们几个原先吃饱过来,故主要以脱口秀为主。
一位韩国男孩,在这里读国际商务,现于语言学校培训英语,上次匆匆在Toilet打过照面,之所以印象甚深是因为我起初以为是中国人,而且当时是接近傍晚,可能出于紧张,他居然来了一句“Good morning”,走出很远才重新以“Good afternoon”来补救。今晚他带着一个韩国人常见的御寒帽子在走动,其实这里虽然寒意森然,但是英国的暖气发达,室温很少低于20度,所以他几乎是汗涔涔地进行交际。
一位叫做Yasuki的日本青年博士,我刚认识不久,知道他研究非洲十九世纪的历史,听其发音,似乎是刚果历史,在伯明翰大学做三个月的学术访问,人很和善,把我的名字用日本人的发音作了笔记,今晚居然记住并念出来,也算是一个有心人。我们加上另外一个日本女子一起聊了中日的某些微妙的关系,但是这些与我们个体的友谊交往并无太大的妨碍,那个女子还谈到她的母亲深谙中国文化,不但能够阅读中国古典文献,而且在日本还是一位气功老师。
一位笑吟吟的菲律宾女孩很善于交际,在每个角落似乎都有朋友,她说自己有一半是中国血统,因为她的某个至亲就是华人。边吃边聊,毫不拘束。说一口纯正的英语,爱德加很乐意与她交往,可惜爱德加的发音甚为奇怪,能够把“Country”发音为“刚得辣”,我猜想,如若能听懂他的语言,其人必不是一般的耳脉结构。所以很遗憾,他们的交谈自然无法深入。
我最感兴趣的当然是印度人,几个印度小孩子眼睛扑闪扑闪的。我在听那个主持人在说那个罗摩衍那的故事时候,我刚好站在我认识的那个印度人身边,我在他耳边说道“RAMAYANNA”,他甚为兴奋,就把我介绍给那个主持人,我听不懂他们的英语,只能止乎问好。不过,他们倒是能够听懂我的话,我对我身边的这位印度人说,他看起来真像维维卡南达。看得出来,他颇为高兴。
后来那个印度女子放起印度的歌舞片子,我看他们很愿意就在这里跳起来,唱起来,尤其是印度小孩子已经在那里有节律地舞动着,无疑,舞蹈之神希瓦的灵感是深深地刻入了每一个印度人的灵魂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