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知道,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政府大量释放的流动性及各种利益相关方推动下,房价下不来,甚至可能会一高再高,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高房价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毒瘤!
土地出让金从1997年占地方财政收入的不足6%,到05年土地出让金已经占各地财政收入的25%以上,而从07年鼎盛时期来看,其大约已经占了地方财政收入的40%以上。08年的楼市调整让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遭到了巨大冲击。如此的重要性,显然地方政府对高房价的期望和实际行为在目前的体制格局内将是永久性的。
中国房地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百分之十,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我国2007年商品房的销售总额达到了2.9万亿元人民币,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行业,尤其是房地产对国家经济的带动性很大,其对别的行业的带动大约是2.2倍左右。所以无论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确保GDP的目标方面,房地产都是事实上的第一驱动力;既然政府在完成GDP的目标上好像还从来没失过手,那房地产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市场化调整。正如大家本来预期08年的房地产调整至少持续2、3年,但实际情况确却是1年没到就强力拉高了且整体房价已超过07年的高峰,虽然这种短周期有违经济规律,但政府的大手恁是改变了这一切。
高房价抑制了国民的消费,使得中国的内需市场无法启动。大部分人穷其一生的目的就是购买一套房,有了基本居住型房的人就会更换更大的房。既然买房成了人生最重大的支出,怎么可能还有钱消费呢?也不敢消费了。高房价,同时也使得住房消费总量(不是金额而是套数)上不去,自然会削弱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而这些买房的钱最终回到了政府手中用于不断增加的固定投资,这就不难理解“内需”总是拼不过“投资”了。
不要以为,中国的经济长期向好,房价就不会崩盘;香港的楼市雪崩、92年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灭、最近的美国次贷危机(同样是房地产泡沫),已经有了血的教训。也不要以为中国的情况特殊就可以幸免;股市能从6100多点掉到1600多点,房价同样可以如此。只是这样的事情,越晚发生,反而越可怕!
高房价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毒瘤
评论
编辑推荐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