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日,作为央视2009年开门大戏,《走西口》终于登上了央视一套黄金档。几集过后,这部几乎没有太多宣传,也没有太多大牌明星的“乡土剧”,却以其独特的山西韵味,渐渐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眼球。它的倍受关注,不仅仅因为它是一部好戏,它更多地承载了一段历史和一种精神。带着对这段历史的好奇,笔者带领大家一起走西口,与大家一起揭开“走西口”的面纱。
1 血泪路黄金路
山西人走西口,他们首先遇到的是土匪,土匪半路要抢劫他们,从府谷县一进入包头,有个地方叫黑土崖子。这个地方是土匪出没的地方,所以好多人葬身在沙漠里面沙蒿里头,被抢被劫;还有就是被冻死、饿死的,因为北方草地气候寒冷,它不像中原地带,不像山西口里那样暖和,遇到暴风雪,道路不通,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他们走西口就是搭着命在走西口。
没有人统计过从清朝初年,一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有多少山西人在这荒原、沙漠中跋涉过;又有多少人没能挨过走西口的长途跋涉而客死他乡……
山西人代代出、辈辈走。一些走出去的山西人终于有钱了,父亲回来盖起一个小院,立下了一个坐标,于是儿子又会沿着父亲走西口的路,再走出去。一代人一代人不断重复着同样主题的故事,走西口几乎像一种山西人共同的命运!
走西口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使这些地区与内地经济一体化。这些地区人口剧增,形成商业中心。“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先有曹家,后有朝阳”.这些说法都表明晋商对这些地区开发的推动作用。
在走西口的过程中,山西也形成了一批富晋大户,除了以前说到的蒲州王崇古、张四维家族外,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乔家、渠家、曹家等富商都是走西口而富的。山西太谷人王相卿和祁县人张杰、史大学的大盛魁一直繁荣到清末。在关东贸易中成长起来的以范家为代表的八大家,是清代著名的皇商。在走西口中富起来的山西人不计其数,山西成为明代中国之首富。
“走西口”虽仅三个字,却活化为一个文化符号,衍生出一段传奇,缔造出一部名闻天下的移民史。“走西口”的这个过程,的确称得上是一部大传奇,虽然其中不乏血泪和辛酸,但总有一种精神不会磨灭,那传奇中一个个勇往直前的灵魂散发着永恒的光彩。
2 今日西口是指哪里?
提到 “走西口”,也许大家都会哼哼两句:“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那哥哥的手,送 哥 送 到 大 门 口……”.这首山西民歌“走西口”产生于晋西北的河曲和陕北的府谷一带,流传于山西、陕西和内蒙,它描绘了丈夫离家时妻子悲凉凄苦的心情,难舍难分,细语叮咛,一声歌一行泪,十分感人;真实地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真挚的爱情。
一首民歌竟扯出一段厚重的历史,这段历史包含着成千上万人的命运,而他们的命运或多或少和那个叫西口的地方有关系,那么西口到底在哪里呢?民歌里的“走西口”到底在哪里?也许,有许多人都答不上来了。最初的西口,实际上是长城上的一道关隘,真正的名字叫杀虎口,它位于山西、内蒙交界处的右玉县。
山西人多地少,粮食又不多,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外地做生意,其中去内蒙的人最多。因为要过长城关口,所以称为“走口外”或“走西口”.西口是其中必经之地,出去以后就是漫漫无边的沙漠了,出了这个地方,明天就不知道是死是活了。所以人们在入沙漠之前,思念起在家的亲人、情人,在西口的山上唱起了这首《走西口》。后来由于晋商遍布全国,这首歌成了晋商外出必唱的歌,同时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在明代时,为了防止蒙古骑兵南下,这里曾驻扎了大量军队。明朝和蒙古部族关系缓和之后,它又被开辟为双方贸易的市场。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先后出兵平定西北叛乱,杀虎口又成了供应大军粮草的后勤基地。战争结束后,这里成为山西人进入西北地区的门户。由于来往的客商很多,甚至造成了这个地方一度的商业繁荣。
3 走西口是因为山西穷
山西不但土地贫瘠,而且自然灾害频繁。在清朝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山西全省性的灾害就达100多次,平均三年一次,其中最长的一次旱灾长达十一年。据官方统计,死于这次灾荒的山西人超过了300万。一方水土,不足以养活一方人,所以贫穷的山西人开始走西口去淘金。
走出这个西口,山西人的经商地区包括内外蒙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新疆地区、关东地区。山西人用缎、绸、布、绢、棉花、针线、米、盐、糖、果等交换蒙古人的马、牛、羊、骡、驴、羊皮、皮袄等,尤其是山西的潞锡极受蒙古人欢迎,成为重要商品。互市获利甚丰,吸引了许多山西人走西口。这种贸易在清代之后仍非常繁荣。在这一过程中,晋商实现了经营的多元化,包括粮食、棉布、棉花、丝绸、菜、绒货、颜料、煤炭、铁货、木材、烟草、马尾、人参、油、纸张、干果、杂货、铜、锡等,晋商商业活动范围之广,为其他商帮所不及。
链接:山西人走西口路线图
河保线:山西省河曲县与保德县为出发点。这里的人走西口,在河曲西门外的黄河古渡口上船,渡过黄河后,进入十里长滩,而后北上。或于鄂尔多斯地区沿途定居,或再渡黄河,继续北上,到达包头、河套等地。
偏右线:山西省偏关、平鲁、右玉、左云等相邻各县走西口的路线。这一带人北上经过杀虎口,北出蛮汉山到达内蒙古的清水河、和林格尔、凉城、托克托县等,继而北上过大青山,到达武川、固阳等地落脚。
雁门关线:山西省忻县、定襄县、宁武县、崞县、代县一带人走西口走这条线路。他们北上雁门关,有大道可通行。一般经商者多经此路,有驿站可通邮,系兵家必争之地。
大同线:即以大同为起点,经过丰镇县,进入察哈尔草原,他们多在丰镇、卓子山、商都、集宁等地落脚。
马市口线:河北省怀安县、阳原县,山西省天镇县及桑干河南岸等地的人要走西口的话,均要北上马市口,穿过长城抵达兴和县,继而到达察哈尔右翼前旗、中旗、后旗以及河北省尚义县等地。
张家口线:这是走西口的最东线。但这条线其实是向关东去的路线。过大镜门,继而北出坝上,抵达察哈尔草原,在今河北省张北县、尚义县、康保县以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诸旗和赤峰市等地落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