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奥义书》一:1,1-5节


第一章
  1,
  书曰:伐贾斯拉瓦莎(也叫阿乌达拉卡),属于古代圣者“伐贾斯拉瓦哈”(因慈善而著称)的家族,他要进行一次“维希瓦吉提”献祭,以企获天上丰盛的赏赐。这种祭礼要求他倾其所有。他有一个儿子,名叫纳西卡塔。
  
  解曰:曾有一圣者,名唤“伐贾斯拉瓦哈”,而伐贾斯拉瓦莎也以此为名,是缘于其家族乃由此伟大的圣者所建,而这圣者曾费资甚巨,用于布施。伐贾斯拉瓦莎也叫“阿乌达拉卡”,即是说,他是乌达拉卡的儿子。
   伐贾斯拉瓦莎进行的是“维希瓦吉提”献祭,这就要求他得把自己的所有财产献为牺牲,他做此献祭是希望自己将从天上获得丰厚的报酬。
  
  2,
  书曰:纳西卡塔看到了父亲奉上的祭礼,有信心进入他的胸中。他虽然年轻,但是他对经典有很深的信仰。他原是依赖于信念之光而运思的。
  
  解曰:纳西卡塔是个年轻人,但他深明经典的教诲,而且于此有大信心。因此,他在信仰的启示之下判断父亲的祭礼。这词语“sraddha”其意蕴颇丰。“Sraddha”(斯拉达)意味着对真实的信心、对正义的信心、对经典的信心。“sraddha”还意味着——对自我的信心。纳西卡塔达是一个卓异的少年。在他的诸多美德之中,他信念最足,这也正是他缘何能一眼看出父亲错误的原因。他父亲在行“维希瓦吉提”祭礼,这是最严格的祭礼之一。施行这一祭礼最大的特点就是:祭献者必须倾其所有,作为牺牲。但是,他父亲此时在做些什么呢?他深爱父亲,所以忍不住会质询其行为。
  
  3,
  书曰:有一老迈母牛,过于虚弱以至于不思饮食,既不能产奶,也不能受孕。谁将此等母牛作为祭礼献出,谁(死后)将会沦为“阴郁世界”的子民,这个世界便唤作“Ananda”(阴郁)。
  
  解曰:纳西卡塔被父亲的行为震惊了,那根本就不是祭祀,而是一种愚弄的渎神行径!何谓祭祀?祭祀,即是将好的、有用的东西施与正确的对象。就祭祀的施与者而论,有一牺牲的因素在。在善行中,施与者做出一些牺牲,此时他并不是不需要这些祭物,但为他者缘故而宁愿选择放弃。在祭祀中,你给出的内容和给出的方式一样重要,应怀着谦卑和敬畏之心祭献。而且,你理所当然要给出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事物。
  宗教行为中,祭祀是其显要的标志,无祭祀,则无宗教行为可称之为完全。纳西卡塔的父亲正在行最神圣的祭礼——维希瓦吉提,这就要求行倾其所有的祭献。但是,纳西卡塔的父亲正在做些什么呢?他正在给出无用之物,如果对于施者是无用的,那么对于受者亦为无用。有信仰的纳西卡达,一想到父亲为此而要经受的处罚而心里惧怕:他将被罚(死后)居于阴郁之地——“Ananda”世界。

4,
书曰:于是,纳西卡塔问父亲道:“父亲,你将把我献给谁呢?”他把这个问题重复了二次后,又重复第三次,因为他的父亲原没有回答。末了,他的父亲说:“我将把你交给死神!”

解曰:纳西卡塔问这个问题,是因为他有“Sraddha”——信心。他已经研习过诸种经典,而且对经典的说法有很深的领会。因此,他确信他父亲把无用之物作为祭礼是错误的。这行径恰恰是损害了祭祀的本义,而且,也伤害了他。作为儿子,纳西卡塔认为提醒父亲是他的义务,他还认为当自己提出“献我与谁”一问时并不曾冒犯父亲,因为,他也是(父亲)一财产,于是也应该被献出。所以,纳西卡塔就向父亲提出这样率直的问题。其实,这比任何其他形式的抗议更严重,他的父亲自然很恼火。于是,他的回答也是这般生气:去死!他厌恶到了极点,其意识中,根本没有念及纳西卡塔是否真会死去。

5,
书曰:“父亲的众子和门徒中,我乃最优;纵非最优,至少也列第二,(我不可能是其最糟者)。那么,何故父亲要将我祭献给死神阎摩作为祭礼呢?”

解曰:一开始,纳西卡塔被父亲的回答惊呆了,但是这让他陷入沉思:很显然,父亲发怒了,但是,父亲缘何发怒呢?难道自己做错某事了吗?纳西卡塔正是在这些时候显示出其信心来。他曾很好地学过经典,所以他知道自己从无行过经上禁止之事。作为儿子和门徒,他的举止远远高于一般人。无论以何等标准来衡量,自己原该是其中最好的;如非最好,也该是次好才对。他不可能属于糟糕的行列。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父亲如此恼怒?难道父亲的生气是因为自己指出他的错误吗?但是如果父亲犯了错,作为尽责的儿子,他难道不应该指出来吗?——尤其是当这错误甚大,还很可能会遭致他末后的灾难之时。
纳西卡塔还想到,父亲把他献给阎摩,也许是由于阎摩对他的需要。但无论何种原因,既然他去阎摩那儿是自己父亲的愿望,纳西卡塔就已下定了一去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