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面虽然短期仍无法改变市场的颓势,但已有越来越多的信号显示股市有了转好的政策基础。就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方面的政策,近几个月来,证监会先后出台对再融资、现金分红、大小非等的规定或征求意见稿,足见其“救市”的决心。
从宏观的角度看,下半年以来,“从紧”一词已渐渐地淡出了视野,取而代之的是信贷的结构性放松。目前经济增速放缓已得到了政府高度的关注,数据显示,7月当月GDP增速已回落到9.2%左右,8月份数据将为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虽然统计局不对外公布月度GDP增速,但可以通过观察工业生产增速来判断。从调控工具看,下半年或明年初过去两年已连续16次上调的存款准备金率有望首次出现下调,人民币升值的节奏将放缓,甚至出现一定的贬值,以减轻出口企业的压力。总体看,调控政策的放松将对股市的流动性及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于困扰市场的大小非的因素,短期内,由于部分小非成本较低,仍有套现的压力;但长期看,随着市场流通程度的上升,金融资本相比产业资本的优势将逐步显现,大小非减持的意愿将下降,甚至不排除二级市场增持股份的可能。从业绩角度看,虽然银行业绩增速放缓将不可避免,但考虑到现在上市银行实际的坏账率水平较低,个人房贷及用于基础建设的贷款出现坏账的可能性都非常小,而由于引入了信用评级,企业层面出现坏账的比例相比过去也将大幅降低,因此,对于银行的业绩整体情况并不悲观,那么上市公司整体盈利的稳定性也将明显增强,很难再现过去由于石化、钢铁、有色、煤炭等周期性行业引发的整体利润大幅波动的情况。
近期美林为代表的国际大投行纷纷上调中国股市的投资评级,指出A股的投资价值日益显现,这体现了国际大投行有别与国内研究机构的战略性眼光。虽然A股市场短期看,仍不排除惯性下跌的可能,轻仓者仍可采取相对稳健的策略,待市场启稳后再作相应的决策,而对于仓位较重被套的投资者,不妨以类似集邮相对轻松的心境看待市场的涨跌,相信时间价值才是创造财富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