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奥运开幕式预演


8月2日晚,和家人到鸟巢看了奥运开幕式的彩妆预演。主题歌和点火仍是悬念,连假唱、假比划都省略了。坐在看台上,我手搭凉棚,警觉地环视四周若干次,也未发现疑似点火台的物体。呵呵,就是,应该让期待延续到8月8日。

出发前,仔细研读了观看注意事项和交通指南,得知不准带包,严禁携带照相机、摄像机,严禁用手机拍照,严禁以任何形式向外界、媒体发布、传播或透露与开幕式演出相关的信息。为配合保密工作,有效预防被误认为图谋泄密,不给警察叔叔和志愿者小朋友们添乱,我换上T恤,蹬上一双随时可以奔跑且极为跟脚的运动鞋,以备不时之需还在口袋里塞了张百元钞票——历史经验表明,逢重大活动我跟随LG外出偶尔会不幸走失,还是有点现金可靠些。在两手空空走出家门的最后一刻,抓了一个小手机,攥了一小包面巾纸,煞有介事地戴上近视镜。后来的事实证明,望远镜其实是可以带进场的。

我觉得,往返交通情况有必要跟同学们分享一下,过不多久可能就会有用。
        
鸟巢不允许自驾车前往,公共交通是唯一选择。好在公交服务指南讲得很详细,东西南北中,无论在城市的哪个位置,都能找到最佳换乘线路和落客点的介绍。开幕式的公交专线站点离家都不近,我们选择了最简捷的交通工具——地铁。先打的到10号线的巴沟站(总站),18元,耗时10分钟;用预演门票免费换了地铁票,10号线坐了8站到北土城站,费时15分钟;在换乘8号线(奥运支线)时比较费劲,因为要走上地面绕个大圈接受安检,所以,在人潮中缓慢移动,单是换乘就用了20分钟;坐2站8号线,到奥林匹克公园站下车,只需5分钟。这样,各路段相加共用50分钟,也就是说,从家门到走出奥林匹克站,不到一小时。
    
换乘8号线安检排队时,热情的志愿者逢人就散发观众集散图,有鸟巢的入口指示、封闭限行区、步行线路等,还有与28条开幕式公交专线和6个地铁站链接的100条普通公交线介绍,对平日不熟悉公交的人来说,真的非常实用。认真学习总会有所收获,哪怕是地图。按图索骥,找到最佳撤离路线。约22点多,开幕式预演临近结束,我们在灿烂的焰火下迅速离开鸟巢,走出南门,过北辰桥,沿中轴线步行十几分钟,便敏捷地跳上一辆开往南坞的公交专线。空调大巴非常整洁,只要坐满就发车,且只设终点一站,不到半小时即停靠在了世纪城。我一边跺脚,一边哭丧着脸说,饿死了饿死了,一定要到金鼎轩宵夜,因为激动地喊了一晚上的奥运加油中国加油,还时不常儿地挥手起立制造人浪,已经没有力气回家了。饭毕,打车10分钟到家。
    
民以食为天,再唠叨唠叨吃喝大计。在鸟巢里甚至整个奥林匹克公园,有不少小卖部,所售食品自然都产自奥运合作商。比如,喝牛奶只有伊利的,没有蒙牛,喝可乐只有可口可乐,没有百事可乐,ATM机只有中国银行的,机器上只有Visa的LOGO。价格还算适中,酸奶、可乐均5元,自热式盒饭20元。从8号线的奥林匹克公园站一出来,就是中国石油、中国网通等赞助商的展厅,而在临近那里的小卖部提前解决吃喝问题,显然要比鸟巢省时间。鸟巢排队的人实在太多。

预演观感是不允许公开评论的,更不敢违规拍照摄像。看台不远处,有一光头的中年男子偷偷用手机拍照,被志愿者微笑着用手势制止了,没像注意事项里讲的那样——当场予以没收。哼哼。在周围群众炽烈的目光中,他直愣着脑袋旁若无人,平静而娴熟地把手机塞到了屁股底下。前几天,韩国XXB电视台曝光了一段开幕式视频,是奥运史上的第一次。记者拿到视频并不新鲜,作为新闻同行大家惊讶和气愤的是予以公开的行为。对开幕式的评价,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活儿,何况中国人看自己的古老历史跟老外的视角自有不同。今天,跟另两位也看过预演的朋友聊天,及格、良好、优秀,三个人的感觉各不相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Lucy,她有感而发的几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说升国旗时,自己感动得都快哭了。她告诉我,1999年在悉尼读书,所有的人都当他们是从贫穷的国家来的,房东老太太说,自己的朋友都不让她将房子租给Lucy,理由是北京来的人都是流氓。她说,悉尼奥运会乱糟糟的,没法跟北京比。她公司的台湾老板说,奥运会是一个终点和一个起点,我们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的屈辱从此可以一笔勾销。

奥运给经济腾飞的中国带来的民族自豪感不言而喻。对我而言,没有海外留学的经历,每次出国都是匆匆看客,北京筹办奥运会的种种经历,使我认识到一个过去忽略的问题,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世界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价值观的问题。奥运会,使新旧思潮中外视角的交汇达到高峰。
    
和举办过奥运会的日韩前苏联和德国不同,我们从5000年的历史中走来,观念上不可能全方位拥抱西方价值观,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没有彻底完成,仍有行政主导色彩,不过,体制上与过去典型的计划经济时代又有所不同。外界看,我们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公民社会也已相当发达。但无论是历史角度还是横向比较,在我们的发展轨迹里找不到任何一个先例。所以,我们希望展示友善、进步,然而,有些方面外界很难看清楚,像中国走向何方之类的问题会时刻困扰着他们,所以,他们带着复杂的心情观看这场盛事也容易理解。而我们则需要审视一些受传统思维和体制因素影响的行为方式。
    
体育能带来永恒的感动,没有人怀疑奥运即将上演的精彩和成功,也没有人否认奥运给北京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8号的开幕式指日可待,所有人都期待着四海宾朋欢聚的盛况。届时,对开幕式的评论或可丰富我们的观察视角。太多人为奥运作了太多的工作,希望奥运平安,希望奥运成功,希望我们在平安与开放之间,在稳定与多元之间能寻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