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宗亲


柳氏宗亲网地址www.liuchina.net/Index.html

请大家都去支持哦www.liuchina.net/Article/lsyj/200701/145.html

 

一、姓氏源流

柳(Liǔ)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鲁国展禽之后,以邑名为氏。据《广韵》所载,春秋时鲁国有展禽,食采于柳下(今河南省濮阳县城东柳下屯镇),其子孙后代遂以邑名为氏,称为柳姓。又据《元和姓纂》上的记载,周公的裔孙鲁孝公的儿子叫展,展的孙子无骇,以王父字为姓,称为展氏,传至展禽这一代,食采于柳下这个地方,子孙就以柳为姓,世称柳氏。也就是说,柳下惠是周公之后鲁孝公的后裔,原来姓展名禽,由于食采于柳下,就改以柳为姓。

    2、出自芈姓,为春秋时楚怀王孙子心之后,以都城名为氏。春秋时,楚怀王之孙心,秦末大起义时被各路义军共推为首领,号义帝,建都于柳,其子孙有的以都城名柳为氏,称为柳姓。

    3、出自改姓及少数民族中柳姓:

     明末有曹逢春改姓柳,即柳敬亭是也,又有柳如是,本杨姓。

     另满、蒙、彝、苗、水等族均有柳姓。

    得姓始祖:柳下惠。周公旦之子伯禽之裔孙,西周初年,伯禽代父就封,为第一代鲁公,下传至春秋鲁孝公时,生有一子叫展,展之孙无骇以王父字为氏,始姓展。无骇生子展禽,名获,字禽或季,鲁国大夫,曾掌管刑狱,食邑于柳下。据说他夜宿郭门,有女子来同宿,恐其冻死,坐之于怀,至晓不为乱。展禽死后,因其有坐怀不乱之美德,故谥曰“惠”,史称“柳下惠”。(《淮南子》说展禽门前种有很多棵柳树,由于他讲究惠德而被人称之为“柳下惠”)。孟子赞之为“圣之和”的圣贤君子,柳下惠的后人以其封邑为氏,称柳氏。“柳下惠坐怀不乱”,是大家所熟悉的一个著名典故。这位被孟子赞誉为“圣之和”的圣贤君子,正是中国柳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柳姓最早的繁衍之地在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一带。公元前二五六年,鲁国被楚国所灭,柳姓有入居楚地者,至秦灭六国后,又有入居山西省境者,后渐在河东(今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地区)形成名门望族。此后相当长时期内,河东一直是柳姓的发展繁衍中心,柳姓的许多名人也大都出自河东。《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秦末,柳下惠的裔孙柳安始居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柳安之孙柳隗,西汉时任齐相,隗六世孙柳丰,任东汉光禄勋。丰之六世孙柳轨,任晋吏部尚书,其子柳景猷,为晋侍中。景猷之子纯任晋太常卿、平阳太守,景猷之孙恭任后魏河东郡守。另有刘宋时武威将军柳世隆,系河东分支,其有五子,均为南朝显官:长子柳悦,官中书郎,次子忄炎,官至尚书仆射,兄弟二人齐名,时有“柳氏二龙,可谓一日千里”之评语。三子恽,终官右将军,四子澄,官至蜀郡太守,五子忱,官光禄大夫,五人皆曾领州牧。此支柳姓,荣耀显赫之势,可见一斑。唐代以前,柳姓已入居四川、广西、福建等地,唐代以后,柳姓称盛于南方,且分布极广。唐代高宗总章年间,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有河南柳姓军校随同前往。另有柳公权,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一代书法家,封河东郡公,与其兄柳公绰(时任吏部尚书)、其侄柳仲郢并称“一门三杰”,柳姓一族,由此生辉。宋元明清时期,柳姓名人多出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南方之地,北方柳姓多沉寂,由此,柳姓称盛于南方的状况不言而喻。明代柳姓作为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清代居闽、粤之地的柳姓有入台、徙新加坡等地者。今日柳姓尤以山东、四川、湖北、湖南等省居多,上述四省柳姓约占全国汉族柳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柳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三、历史名人

      庄:春秋时卫国人,为卫献公之臣。以贤德著于朝野。他死后。卫献公哭祭时说:“在臣柳庄者,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认为他对国家非学重要。

      亨:字嘉礼,隋大业末,为王屋长,陷李密,已而归京师。姿貌魁异,高祖奇之,以外孫窦妻之。三迁左卫中郎将,寿陵县男。以罪贬邛州刺史,进散骑常侍。代还,数年不得调。持兄丧,方葬,会太宗幸南山,因得召見,哀之。数日,入对北门,拜光祿少卿。亨射猎无检,帝谓曰:“卿于朕旧且亲,然多交游,自今宜少戒。”亨由是痛饬厉,谢宾客,身安静素,力吏事。终检校岐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幽州都督,谥曰恭。

      彧:字幼文,柳卓七世孙,柳仲礼之子。柳彧自幼好学,被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记室,后出为宁州总管掾,自荐为司武中士,转迁郑州守令。隋文帝时,迁升至尚书虞部侍郎、屯田侍郎、持书侍御史。正直闻于朝,百官敬服。巡省黄河以北52州,奏免不称职长史200余人,州县官吏震惧,官场风气为之清肃。典故有威劾二百吏;德被五十州之说。他因此受嘉奖,赐绢布200匹,毡30领,加封仪同三司、散骑常侍。隋室篡权,受诬被削职,后杨谅欲结柳彧谋反,柳彧不与为伍,被囚,杨谅败后,隋炀帝召其还京,死于途中。

      泽:蒲州解(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人,唐代政论家。哲学上,坚持老子“不见可欲,使心不乱”的观点;政治上,提出若干改革措施,极富进取精神。

      奭:河东解人,字子邵,唐高宗宰相,累迁中书舍人,拜兵部侍郎,再迁中书侍郎高宗永徽二年(651年)拜相,任中书侍郎,翌年改任中书令,兼修国史。永徽五年,晋升皇后的外孙女渐被疏远,柳奭,请辞被免,左迁吏部尚书。皇后废,累贬爱州刺史。后以大逆罪被诛。柳则子。

      冕:字敬叔,唐代蒲州河东(今山西省永济西)人,官御史中丞、福建观察使等职,主张文章必须阐发“六经”之道,为韩愈文论之先驱。

      永:崇安(今属福建省)人,北宋词人。作品多写离愁别绪和城市风光,词句通俗,音律谐婉,广为流传,著有《乐章集》等。

      贯:元浦江(今属浙江省)人,著名文学家,官至翰林待制。通经史,散文长于议论,诗善写景物变化之态。著有《柳待制文集》。

      遇:吴县(今属江苏省)人,清代画家,工人物、树石。

    柳世隆:南朝齐蒲州解人,仕宋,官任武威将军、尚书右仆射等职,入齐,官至尚书令。好读书,善弹琴,通术数,著《黾经秘要》。

    柳下惠:春秋时代的鲁国人,是制礼作乐的周公的后裔,原来姓展名禽,由于食采于柳下,就改以柳为姓,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原居鲁国的柳氏后人并且迁居到河东,子孙世代绵延,终于成了河东的望族,然后再从这里繁衍到全国各地。当时的河东,是指现在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一大片地方,是为柳姓的得姓始祖。

    柳元景:字孝仁,河东解县(今山东省临猗西南)人,南北朝时期宋朝名将。自幼善于骑马射箭,多次随父亲讨伐北地少数民族,以勇猛而著称。柳元景为人“寡言有器质”。荆州刺史谢晦闻其名,便请柳元景为其效力。但柳元景未至,谢晦便兵败被杀。雍州刺史刘道产也非常喜欢柳元景的才能,但柳元景因父亲刚去世,正在守丧,所以也没去成。恰好荆州刺史江夏王刘义恭召柳元景,刘道产遗憾地说:久规相屈。今贵王有召,难辄相留,乖意以为惘惘柳元景服丧期满后,便应召到刘义恭部下,任中军将军,迁殿中将军,司空行参军,又升为司徒太尉城局参军,宋文帝刘义隆见了他也非常赞许。

    柳公权: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著名书法家,擅长楷书,结体劲媚,法度谨严。世称“颜筋柳骨”。所书碑刻,传世者有《送梨帖跋》、《玄秘塔》、《金刚经》、《神策军碑》。

    柳公权: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著名书法家,擅长楷书,结体劲媚,法度谨严。世称“颜筋柳骨”。所书碑刻,传世者有《送梨帖跋》、《玄秘塔》、《金刚经》、《神策军碑》。    

    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武元衡节度剑南,与裴度俱为判官,相引重,召为吏部郎中。元和初,进太医箴,迁御史中丞,历六镇。太和中,终兵部尚书。性耿介,有大臣节。为文不尚浮靡,所取士如许康佐、郑郎、卢简辞、崔玙、夏侯孜、李拭、韦长,皆知名显贵。

    柳宗元:字子厚,唐朝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称柳河东。柳宗元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与韩愈齐名,并称“ 韩柳”,诗文皆工,尤擅长散文,峭拔矫健,寓意深刻。后人因其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故建柳侯祠和他的衣冠墓,以示纪念。传世有《柳河东集》,也称《唐柳先生集》。

    柳敬亭:江苏泰州人,明末清初民间说书艺人。其表演生动形象,人物刻画有血有肉,真挚动人,尤以《水浒传》为长。

    柳如是:吴江(今属江苏省)人,一说嘉兴人,清初女诗人、画家。明末曾为江南名妓,后嫁与文学家钱廉益为妾。其善画,白描花卉,雅秀绝伦,山水石竹,淡墨淋漓。又博览群书,著有《戊寅草》、《柳如是诗》等。

    柳土育:江宁(今江苏省南京)人,清代画家。其所绘山水遒逸苍茫,亦工书,善诗。

    柳亚子:原名慰高,又名人权、弃疾,字安如,一字亚庐。江苏省吴江人。同盟会会员,主编《复报》第一至十一期。宣统元年(1909年)冬与陈去病、高天梅创办南社,被举为主任。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总统府秘书。旋托病至上海,任《天锋报》、《民声报》、《太平洋报》主笔。民国2年起致力于新剧运动,出版《春航集》和《子美集》。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被国民党开除党籍。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1958年逝世,终年71岁。著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柳亚子诗词选》,辑有《苏曼殊全集》、《孙竹丹烈士遗集》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据《广韵》记载:“鲁展禽食采于柳,后因为氏”望出河东。

    河东郡:柳姓郡望主要是河东郡。此郡秦初置,治安邑,辖晋西南地区。治所在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东晋移治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按即刘裕灭后秦时)。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
    2
、堂号

    柳姓堂号主要有:“河东堂”、“愈思堂”等。

五、宗族特征

    1、柳姓名人以唐代以后居多,且多出南方。如唐代有书法家柳公权,文学家柳宗元;宋代有词人柳永;元代有文学家柳贯;明代有艺人柳敬亭;清代有画家柳土育。
    2
、柳姓堂号出之有典,如河东堂因柳宗元为河东人,一生著述颇丰,有河东有子之说,故柳姓族人以河东作堂号,纪念这位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