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就是回家


我对精神事物的依恋和着迷也许是源于童年时代的一次深度迷失。  
   那时的我不到5岁,迷失在别处的一个村庄和野外,我找不到带我出去看戏的爷爷了,也找不到熟悉的道路通往家门。而天却越来越黑,我在野地和小路上四处张望,除了四合的暮色,我无法望见自己的家园和来路!一种可怕的不安在纠缠着我的心灵!
   长大以后,怀疑自己在人世上的所有行状也许会是另外一场无根的漂泊。因为我们无法自主自己这个生命的诞生,来到此世也许就是一场放逐;而我们又无法断定家在何方,所以,遽然归去,是否又会是一场逃离和失踪?我无法断定这种怀疑的真实性,但很显然,我已经被某种神秘事物所覆盖。而那种怀疑中的放逐和迷失却是以自己的整个生命为赌注的,它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要远远超过童年时代的那一场意外的迷路,内心一下子被不安攫住,被野风吹远,失去了归家的方向。但也仅此而已。
   而在我看来,阅读,就是对生命路径的辨认;写作,就是回家!在这苍茫无依的人世上,通过书籍可以找到许多重要的方向和路标,这些方向和路标就隐藏在无数饱含智慧的书页卷册之中。而写作,就是让我们返回到精神的界面,不断地面对和深入神秘的事物,主动地争取与某个遥远的家园发生联系。而不因沉溺于世上的物质之城中,迷失太深太久,被时光的大水冲刷的不见了踪影。
  我的真正阅读是在大学毕业那年展开的。那一年的天空没什么异样,那一年的六月也象往常一样地炎热。但我却要与学校永远的告别了。我提着大小行李刚步出了大学的校园,我的耳际似乎清楚地传来了哐啷的一声大门关闭的声响。我把双手放在了自己的胸口,不禁自问:作为一个当代知识分子的学业训练,自己已经完成了吗?在整个人类的文化海洋里边,我已经获取了多少的文化养料呢?我的内心之空洞显出了无边的苍凉和恐慌,我只觉出了自己精神世界因空虚而发出的持续呻吟。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无措和茫然。是的,通常都是这样,生命中某个重要时刻出其不意地来临,又一劳永逸地决定了一个人毕生的道路。
  有趣的是,当我的同学都已经顺利毕业,纷纷地踏上了社会各个工作岗位的当儿,而我却在与他们领到文凭的同时意识到、并很快展开了不倦的阅读和学习,一个人悄悄地沉入了人类的文化和精神的大洋。  
   就在那一年,我回到了阔别的家中,置备了十来本笔记本,写上诸如“西方哲学”“东方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卢梭研究”“中国古代史”等等标记,以它们作为自己潜入精神界面的中介。让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和精神成果在我的几个小小笔记本上行走,划出轨迹,提示方向。
  与此同时,我开始大量地购书,随着自己潜入深度的加深,自己对书籍的敏感度也日益准确,我在祖国大地的许多个城市的许多个图书城跑过。我经常满脸倦容,但仍然目光炯炯地在努力追寻精神的书籍。那些年,我走一路,买一路,人在路上,而一捆捆包扎好的书籍却陆陆续续先我而抵达了我的书房。静静并忠贞地等待着主人的归来。
  我就这样通过自己的双手和资财购置了一万多册图书,但即便如此,我胸中还藏着许多伟大的书名至今无缘亲见,踪影全无。很显然,我的贪婪之心还远远未曾止歇。 
  我曾经提到这么一句话:
  “很多个无眠之夜,当我的清醒和我的睡眠进行激烈的对抗使我身心俱疲之后,我在我的书房里就象躺倒在无边的森林中一样,我分明听到无数的生命在书籍纸张中滋长的声音,我的目光一一掠过莎士比亚、但丁、卡夫卡、福克纳、柏拉图、列夫·托尔斯泰……他们齐整地肃立一旁,悄无声息。我突然悟得:这些夹藏在纸张背后的伟大魂灵,也仅是林中一束束花蔓,它们馥郁的幽香唯有依于生活和我们人类共有的人性土壤才得以现身说法。”  
  是的,是生活和人性!我的意思是说,是生活和人性,才是归家的路途,而不是别的。但我又寻思,该如何在这条路途上行走呢 ?伟大的哲人提供给我的答案是:创造。
创造就是回归!是伟大的命名活动,是对世界意义的赋予! 
  帕斯卡儿说:“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君王。”那么,回家也就是一条伟大而又悲壮的重获荣耀和尊严的道路了。  
  泰戈尔说:“让我自我的回归成为对他直接的皈依。”每一个人都是通过一己的道路找到信仰和上帝的,走回到归家之路。从实质上说,他人的迷茫并不能构成我们真正的障碍! 只要看得见前方的光,脚底下的夜色即使再黑,又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我已经得到了我应该得到的启示,我已经知晓了道路和方向,余下来的就是用我的后半生来行走和践履了。于是我颤颤巍巍地在自己的心灵上刻了一行字迹:  
  “写作,其实就是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