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里的"功夫"


  看完《功夫熊猫》,如果不是那些幽默的对白,我真的不相信是外国人拍的。因为其对中国文化的精髓领悟,实在是太深刻了。

  “功夫”和“熊猫”,一个是国粹,一个是国宝,都是中国的骄傲,当国粹和国宝融合在一起,那自然是很吸引眼球的。虽然剧情没有什么新意,但其对中国功夫的理解,一点也不逊于中国的导演和编剧。

  熊猫胖而且笨,别说是一点功夫都没有,就连走路都困难。但偏偏这样一种动物,竟然鬼使神差地被赋予了一个特别的身份:龙战士。龙战士是和平谷所在的动物世界里最高级别的武士,也是唯一能打败破坏者太郎的动物,也就是说,龙战士的身份赋予了他特殊的使命:保卫祖国和祖国人民。尽管不甘于一辈子和面条打交道的熊猫胸怀大志,但他自己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龙战士,所以他无法也不敢去接受自己新的身份,为此他想到了逃避,但是乌龟大师相信他,乌龟大师的意思是,只要你相信你是龙战士,你就是龙战士。这句话很玄妙,它告诉人们,信念之于功夫是多么重要。

  浣熊师傅本来不相信熊猫可以担当龙战士重任的,可是乌龟师傅临终前的话让他不得不信,乌龟师傅让他说服自己的内心去相信熊猫可以做到,别无他策,浣熊师傅只能这么去做,为了逼熊猫学好功夫,他不让熊猫吃饭,只有掌握一个招式后才能得到食物的奖赏,这样的做法很可笑,这说明,熊猫起码并不是为了正义而学的功夫,而是为了饱腹,这简直和一头猪没有什么区别,是的,熊猫就是这么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百姓,他甚至远远不如太郎、“五杰”志向远大,但乌龟偏偏选中了他来担当重任,这是不是说明功夫其实与志向没什么关系,它更是一种随意的表现呢?或者说,内心的简单比远大的志向更重要?

  熊猫终于掌握了浣熊师傅传授的功夫,但这还远远不够,太郎的功夫已远在师傅之上,所以浣熊师傅拿出了龙轴,传说那里面有天下无敌的招术,但是熊猫打开之后发现,里面是一片空白,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金庸的功夫观念:无招胜有招。果然,熊猫在父亲关于面条秘方的启法下悟出了功夫的道理:你相信自己具有天下无敌的功夫,那么你就有。果然,熊猫凭此信念打败了武功高强的太郎,保卫了和平谷的百姓们。

  看完了电影,我终于明白乌龟师傅为什么要选身无功夫的熊猫为龙战士,而不是选身怀绝技的太郎,这是因为,功夫的真正作用,不是去征服别人,更不是去伤害别人,而是去拯救别人、帮助别人。

  我甚至认为,为《功夫熊猫》里唯一的反派角色取一个类似于日本人的名字——太郎,也是编剧的一种中国式心理。当然,让乌龟来充当似乎掌握一切玄机的角色,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可以说,无论是从角色定位还是取名上来看,《功夫熊猫》都算经典。

  如果非要挑点什么刺出来,我觉得熊猫的脸蛋没有中国真熊猫可爱,使它可爱的一面展示的不够完美,另外太郎的形象也不像真的雪豹,更像虎,有时候差点把它和虎妞弄混,我想如果把它设计成老鹰、蟒蛇或狼会更好,更能代表邪恶。

  从《功夫熊猫》里对功夫的理解,我们不得不说,外国人读懂了中国文化之“功夫”,对此,我们除了妒忌,也应该感到高兴,能有外人如此用心地学习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用心地学习英语、西餐礼仪似乎有相同的理由。

  我们期待,中国人自己能用电影来诠释我们优秀的“中国文化”,当然,我们的中国文化不仅仅只是熊猫和功夫,还有丝绸、陶瓷、甲骨文等等很多很多,让我们自己去发掘它们,展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