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灾“铁公鸡”对号入座


这是为什么呢?
——赈灾“铁公鸡”,敢不敢“对号入座”?


   与多数车企慷慨解囊、捐款捐物相比,个别“一毛不拨”或“只拨一毛”的“铁公鸡”企业也着实让人“脸红”。本人愤懑之余不免产生“十万个为什么”,献给那些迫于压力或正在犹豫不决的“铁公鸡”的决策者们。

为什么某些豪车多次被抢购?
难道我们这里真的是“人傻钱多”?

为什么某些豪车企业如此冷漠?
难道“社会责任”只凭嘴上说说?

为什么中国的市场已成为某些跨国车企的“救命稻草”?
难道今天我们有难,他们就可以“袖手旁观”?

为什么拿市场换不来真技术?
难道我们真得要“耐住寂寞二百年”?

为什么某些合资车型换个壳子就叫新车?
难道就不能整点有技术含量的?范伟说了“有本事整点四岁的!”

为什么某些车型一成不变一卖就是若干年?
难道这些“常青树”在中国能找到生存的土壤?

为什么某些车型在中国上市的同一天,
也是其换代产品在欧洲上市的那一天?
难道中国人盼来盼去只能买到别人淘汰的产品?

为什么某些车型一旦国产就要减配置还要把价格提高?
还美其名曰中国的“路况不适”,中国的“油品不好”
难道这样的车型搬到中国也能叫“全球首发”?

为什么某些车型在“撞成两截”后,企业迅速展开危机公关?
为什么那么多媒体会视而不见、哑口无言?

为什么某些车型加一个“T”字就能堂而皇之登上政府采购名单?
为什么某些人在采购洋品牌时就能“政策放宽”?

为什么某些销量下滑的、严重亏损的、变卖家产的、甚至濒临破产的汽车大佬在中国合资之后却能赚得钵满盆满?
为什么我们的自主品牌总会遇到那么多的“碰撞门”?
为什么我们的自主品牌想在海外建厂却屡受挫折?
为什么我们的车型想出口就那么的难?
……


何勇有一句歌词——“有人减肥,有人饿死没粮”
还是蔡明在春晚上说过的那一句——“这是为什么呢?”


如些之多“为什么”
谁能帮我回答,请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