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对手实力相当,处在胶着状态时,企业最好的策略是分割市场,集中相对优势的力量各个进攻,从而获得整体的成功。
适用条件
该策略适用于这样的企业状况:在市场中,你的实力和竞争对手相比差不多,产品和对手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也没有明显劣势。你的产品和别人差不多,实力也差不多。别人宣传一种技术,你的和他的是相似的,这时就可以使用等势对抗策略。
操作方式
操作这种策略有很多运用的方式,在这里我们讲两种:
第一种方式是差异化的宣传
如果企业的竞争品牌的产品卖得非常火,如果你的宣传和他一样,消费者就会以为你的产品不过如此。这时就要换一种说法,让消费者认可你是一种新的东西。
比如,企业的宣传是与某某产品一样或仿造它的,消费者就会以为你既然是仿造别人的,为什么不买那个牌子的产品呢?人家已经先入为主了。
这时很多企业都换了一种说法。
就像前期时有的企业推出一种电视叫“纯平”,这时别的企业就推出“全平的”,另外一个叫“镜面”,还有的叫“锐屏”,总之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就是想证明我的产品是全新的,这就是差异化的宣传。
第二种方式是细分策略
这和我们前面讲的市场细分有相似之处,就是要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生产不同的系列来满足他。实际上产品本身差异可能不大,但是会让消费者觉得这是针对生产的。
比如,以前奶粉种类少,而现在奶粉的种类非常多,同样是奶粉,有一个厂家推出了一系列的产品,有针对0~6个月的小孩的,有6~12个月的,1~3岁,3~5岁,5~7岁,7~12岁等,还有孕妇奶粉。
消费者到商场去的时候,他一看奶粉上写着适合1~3岁小孩,而他家小孩正好3岁,他会觉得这就是给他家小孩设计的。如果他家里有孕妇他就会买孕妇奶粉,别的奶粉他就不买了。
反过来想,3岁小孩喝的奶粉5岁小孩就不能喝吗?
拿起两包奶粉对比它们的配料表,结果发现基本是一样的。
其实这也是一个市场细分的策略,这种产品就是针对性产品。
这种策略在竞争中也用得很好。比如太阳镜和汽车有关系吗?没有,但是有的企业推出了一系列的太阳镜,有的是针对奔驰车的,有的是针对别克的,有的针对现代,有的针对大众……那么消费者什么心理呢?他的车是奔驰车,当他买太阳镜的时候,他想到的是针对奔驰车的太阳镜,其实有什么关系吗?太阳镜不都是人戴的吗?这也是一种细分的策略。
那么到底产品本身有多大差异吗,不一定。一个针地别克车的眼镜卖180元,针对奔驰车的眼镜卖800元,产品本质有多大的差异?关键是感觉不同。
案例分析
某个企业是生产保健品的,是增加学生记忆的一种保健品。
这个产品原来的时候是按瓶卖的,一瓶有60个胶囊,后来他把产品分为三个系列,一种是针对小学生的,一种是针对初中生的,一种是针对高中生的,到03年接近高考的时候,推出了一种叫“考前冲刺”的系列。
用企业老总的话说就是快卖疯了,由于“考前冲刺”的产品卖的特别好,后来就把卖给小学生的产品换了一下包装改成“考前冲刺”的了。
我们分析说这不是欺骗消费者吗,企业说其实胶囊的主要成分是一样的,只不过小学生的每包有两个胶囊,初中生的有三个,高中生的四个,“考前冲刺”版的有五个而已。这也是有所差异。
所以在企业的产品和别人相同的时候,企业可以换一种说法和别人不同或者让消费者感觉是不同的。
韩志辉,中国十大策划专家,北京时代光华高级培训师,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大学EMBA总裁班客座教授。韩志辉先生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体系,他针对中国企业附加值低的现状提出了“创造附加值”的系统理论及工具,它既是思维模式的改变,又是系统的操作工具。其专著《创造附加值》、音像制品《如何创造高附加值》、《提升品牌附加值》等引爆市场火热销售,受到了行业同仁和企业各界的赞誉和追捧,并率领上海博思特营销咨询管理机构成功为国内外数百家企业低成本打造了强势高附加值的品牌!网址:www.china-bester.com,电话:0531-88116128,邮箱::[email protected]
适用条件
该策略适用于这样的企业状况:在市场中,你的实力和竞争对手相比差不多,产品和对手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也没有明显劣势。你的产品和别人差不多,实力也差不多。别人宣传一种技术,你的和他的是相似的,这时就可以使用等势对抗策略。
操作方式
操作这种策略有很多运用的方式,在这里我们讲两种:
第一种方式是差异化的宣传
如果企业的竞争品牌的产品卖得非常火,如果你的宣传和他一样,消费者就会以为你的产品不过如此。这时就要换一种说法,让消费者认可你是一种新的东西。
比如,企业的宣传是与某某产品一样或仿造它的,消费者就会以为你既然是仿造别人的,为什么不买那个牌子的产品呢?人家已经先入为主了。
这时很多企业都换了一种说法。
就像前期时有的企业推出一种电视叫“纯平”,这时别的企业就推出“全平的”,另外一个叫“镜面”,还有的叫“锐屏”,总之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就是想证明我的产品是全新的,这就是差异化的宣传。
第二种方式是细分策略
这和我们前面讲的市场细分有相似之处,就是要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生产不同的系列来满足他。实际上产品本身差异可能不大,但是会让消费者觉得这是针对生产的。
比如,以前奶粉种类少,而现在奶粉的种类非常多,同样是奶粉,有一个厂家推出了一系列的产品,有针对0~6个月的小孩的,有6~12个月的,1~3岁,3~5岁,5~7岁,7~12岁等,还有孕妇奶粉。
消费者到商场去的时候,他一看奶粉上写着适合1~3岁小孩,而他家小孩正好3岁,他会觉得这就是给他家小孩设计的。如果他家里有孕妇他就会买孕妇奶粉,别的奶粉他就不买了。
反过来想,3岁小孩喝的奶粉5岁小孩就不能喝吗?
拿起两包奶粉对比它们的配料表,结果发现基本是一样的。
其实这也是一个市场细分的策略,这种产品就是针对性产品。
这种策略在竞争中也用得很好。比如太阳镜和汽车有关系吗?没有,但是有的企业推出了一系列的太阳镜,有的是针对奔驰车的,有的是针对别克的,有的针对现代,有的针对大众……那么消费者什么心理呢?他的车是奔驰车,当他买太阳镜的时候,他想到的是针对奔驰车的太阳镜,其实有什么关系吗?太阳镜不都是人戴的吗?这也是一种细分的策略。
那么到底产品本身有多大差异吗,不一定。一个针地别克车的眼镜卖180元,针对奔驰车的眼镜卖800元,产品本质有多大的差异?关键是感觉不同。
案例分析
某个企业是生产保健品的,是增加学生记忆的一种保健品。
这个产品原来的时候是按瓶卖的,一瓶有60个胶囊,后来他把产品分为三个系列,一种是针对小学生的,一种是针对初中生的,一种是针对高中生的,到03年接近高考的时候,推出了一种叫“考前冲刺”的系列。
用企业老总的话说就是快卖疯了,由于“考前冲刺”的产品卖的特别好,后来就把卖给小学生的产品换了一下包装改成“考前冲刺”的了。
我们分析说这不是欺骗消费者吗,企业说其实胶囊的主要成分是一样的,只不过小学生的每包有两个胶囊,初中生的有三个,高中生的四个,“考前冲刺”版的有五个而已。这也是有所差异。
所以在企业的产品和别人相同的时候,企业可以换一种说法和别人不同或者让消费者感觉是不同的。
韩志辉,中国十大策划专家,北京时代光华高级培训师,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大学EMBA总裁班客座教授。韩志辉先生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体系,他针对中国企业附加值低的现状提出了“创造附加值”的系统理论及工具,它既是思维模式的改变,又是系统的操作工具。其专著《创造附加值》、音像制品《如何创造高附加值》、《提升品牌附加值》等引爆市场火热销售,受到了行业同仁和企业各界的赞誉和追捧,并率领上海博思特营销咨询管理机构成功为国内外数百家企业低成本打造了强势高附加值的品牌!网址:www.china-bester.com,电话:0531-88116128,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