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工程


科学/技术/工程

何继善 院士

 

2008511,重庆大学民主湖学术报告厅,何继善院士为重庆大学广大师生作了《时代呼唤创新型过工程科技人才》的学术报告,阐述了何院士对科学、工程、技术及其人才使用、教育、培养的观点和见解,现将我所记录的、跟我自己本人工作有关的概念摘录如下:

 

1、工程管理学科将有非常大的应用发展前景,社会和国家将需要大量的工程管理人才。

 

2、科学/技术/工程。

 

科学、技术和工程三者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但也有非常明显的区别。何院士认为,科学的概念用得很泛滥,很多人、包括我们大量的政府官员,对科学的理解有很大的误区。

 

科学的东西并不都是正确的东西,科学理论不都是正确的(恰恰相反的是,能够证伪的才是科学的,换言之,科学能够被证伪。西方科学的产生,最先是为了反对神学,反对至高无上、虽然有逻辑推理但又无法证实和重复实验的神学)。科学理论不是客观存在的,和神学一样,也是一种人的认识。

 

虽然现代技术是以科学认识为基础,但至少从最初来讲,技术不是科学的简单应用,技术不是科学的派生物或附属品。在古代,科学为哲学贵族阶层所掌握,而技术为工匠所掌握。追求科学精神是可贵的、应该的、必要的,但也不是那么神秘,无需神话它。现实生活中运用的和所需要的是技术,而不是科学。如果这个社会每个人都要成为科学家、都只去追求科学原理,我们就会饿肚子,没饭吃。

 

工程是对科学和技术的运用,是有组织地利用资源进行的造物或改变事物性状的集成性活动,具有技术集成性和产业关联性(因此,技术能和管理密切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工商管理还是公共管理,都由于工程技术的产业关联性特征而紧密结合在一起了)。

 

另外,科学不能创新,只能运用创新思维去发现,即,科学只能发现。技术是发明,是创造出以前所没有的东西。而工程是把科学的理念、把各种技术集成在一起去改变事物的性状。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不能太多(我认为,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也需要一些天赋),社会需要的更多的是工程技术人才。从现实世界来讲,社会需要大量的更多的工程师,而不是科学思想家。

 

3 当前,中国工程规模巨大,但中国工程水平远低于规模;企业科技创新的愿望和能力双重薄弱,核心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对外依存度过高、技术转化率低、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研发投入缺乏,这些都是国家科技部科技政策有误造成的。

 

以装备制造业为例,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投入比重很低,过去对工程科技人员的运用和培养未引起国家和社会各界包括高等教育部门的重视。另外,对技术型人才(工程师)和把工程科技与商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人才(项目工程师)不重视,轻“工、商”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工程科技人才人员待遇普遍偏低、创新能力不足,工程师评选泛滥(工程师是神圣的,遴选工程师也是严格的)。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工程师的缺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而不单是中国。

 

工科教育体制也有问题,即工程教育体系(高等工程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基础教育等)尚未健全,致使毕业生和在校生的创新能力不强。

 

4、当前,中国在工程技术创新体系方面存在以下危机:(1)断层问题;(2)对教师队伍的评价问题;(3)工程教育自身改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