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行土地制度不需要改变而是改革——与文贯中先生《现行土地制度使中国现代化成本大大增加》商榷


中国现行土地制度不需要改变而是改革——与文贯中先生《现行土地制度使中国现代化成本大大增加》商榷

近日看到《经济观察报》域外杂谈栏目中文贯中先生的《现行土地制度使中国现代化成本大大增加》文章,感到很受启示,但是经过仔细思考,发现有以下问题需要陈述也是需要与文先生商榷。

一、文先生在文章中将中国土地制度改革放在了诸多改革的特别重要的地位是否合适?

文先生在文章中将土地问题的解决放在迁徙自由和充分就业的前面,我认为在做学术研究也许没有什么错误,但是要是作为中国发展的策略选择上,即做次优选择上在现实上存在一些不妥之处,中国农村和农民现实的主要问题是收入增长太慢,农民的就业选择不是很多,加之中国企业的自然淘汰产生的失业和广大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使中国农民在发展上受到的压力比以前增大,中国现实的状况是三大产业发展上第二产业发展相对集中,而根据相关研究第二产业发展是资本、资源集中型,只有中国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和在GDP中的比重加大才是充分吸纳进程农民的重要途径,广大农民不关心土地的所有形式而只关心自己的收入增加,特别是青年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正在明显降低。现在出现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的关注,启示正反映了中国农民不在土地上收入而在其他产业收入的成本加大和生活质量难以提高的状况,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依靠增加就业。

二、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是否还有容纳中国改革发展的空间?

中国的土地制度包括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两种类型,总之是土地国有,城市土地国有的问题现在争论有,但是现在主要还是集中在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上,造成以上的争论,现实的原因主要有三:1、城市化和房地产业的发展需要的土地不断增大;2、中央保护耕地的政策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3、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土地的集中管理。但是这些原因是否必须通过土地兼并解决呢?是否已经到了讨论土地兼并对社会发展后果的地步了?我看中国土地制度还有继续改革的空间,原因为:1、中国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中期,现实出现的城市土地紧张,其实主要是城市土地利用率低造成的,据有关城市规划专家论述,美国纽约曼哈顿区的城市人空容积率是每平方公里21万,而中国最繁华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则是每平方公里3万,主要是是城市规划中高层建筑少而且利用率低,同时中国的工厂建设厂区是平面结构居多,而在土地资源相对紧张的浙江出现的复式厂房则是方向,另外城市中心区的城中村、旧区改造尚未全面开始改造,因此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是现实的发展方向;2、中国耕地保护是国策,也是必须,中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忽视,中国农业的特别是耕地保护是战略问题,不能有任何回避;3、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度是政府承诺30承包期限,而且意味着长期不变的,这是政府诚信问题,也是涉及安全稳定的大问题。在现实的法律中已经规定了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制度空间,只要是有志发展现代农业的企业只要是用技术和业绩说服农民,自然可以用股份制和租赁关系解决用地问题,现在农民原意参加有市场、有前景的农业开发,只要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解决这些问题,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因此,中国的土地制度使中国改革成本增大的论断存在一定的偏颇,提倡土地兼并的思想有些问题,以上认识很多是直观的真是感受,也许科学性、理论性差,原与文先生商榷,愿意成为引玉之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