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10多岁、20来岁的日本新生代青年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不再相信他们前辈津津乐道的那种天长地久、海枯石烂的爱情童话,而是以游戏的态度来对待爱情,视恋爱为一场场儿戏,换恋人就像换衣服那样简单、干脆,像看电视时换频道那样轻而易举、不假思索。有人认为这其实是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另一种写照。
一个月内同时与四、五个异性交往的美保小姐
去年的圣诞之夜,美保小姐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的。晚上8点一过,她就约了大学里的女伴们直奔涉谷的俱乐部疯玩去了。在那里她遇见一位19岁的男孩,一交谈,竟然都是某乐队的乐迷,觉得很有缘分。美保小姐便爽快地向男孩发出了邀请:“上我家去喝一杯如何?”随即告别伙伴招了一辆“的士”带着比她小两岁的男孩回家了。有酒助兴,交谈十分投机,气氛倒也不错。
“他同我一样,是那种没有固定恋人,但因谈得来而关系亲密的异性朋友却有不少的类型的人,就这一点,我就觉得十分投缘。其实,我也十分希望有个男孩子来陪我度过这个圣诞之夜。”美保小姐至今说起来仍是意犹未尽的样子。
但出乎意料的是,那天时过半夜零点,正当两人情意缱绻,难舍难分的时候,美保小姐的手机响了!传来的是一个男子的声音:“我正在来你家的路上。”那人是美保小姐在某个音乐网站上认识,并相互之间“伊妹儿”来往频繁的青年男子,25岁,在公司任职。双方有过一面之交,美保小姐还让他送自己回家过一次。前几天,美保小姐在给他的电子邮件中说过:“圣诞节一个人过很寂寞。”他立即回她:“我来陪你。”想不到他真的要来了。其实美保小姐已同三、四个类似这样的在这个网站上结识的男子有过“仅仅一次的关系”。于是着了慌的美保小姐只得赶快拉起已躺在自己床上的男孩,哄他回家。结果,那个圣诞之夜美保先后同两个男子发生了关系。可能是那后来者已经觉察到他不是最先进入这个房间的男子,总之,以后便不再同美保小姐联系了。
对此,美保小姐却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以后她又在网络和俱乐部里认识了好几个男孩,有的时候甚至一个月同时周旋于4、5个男孩之间,对这种“瞬间恋爱”乐此不疲。她说:“我从外地来东京上学,一个人生活很寂寞,而那些朋友的情况也同我差不多。所以我并不认为是自己有什么变化。在这种时候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怀,在乎别人的感觉。”
就像现在浮躁的人们不停地转换电视频道那样,现在10来岁、20来岁的新生代青年也在走马灯似地不断变换着他们的恋爱对象,而不把贞操当一回事。
有人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背景是因特网和移动电话等通讯工具的普及。用电子邮件或在网上聊天室你可以马上找到两位数的异性朋友,并且很容易发展到建立恋爱关系。而使用手机则能够随心所欲地即时选择约会的朋友。
这茬“瞬间恋爱族”的一大特点是,从来不要求对方对自己“从一而终”,即使对方见异思迁也会觉得很正常。因此他们往往不但有三角恋爱,甚至会有多角恋爱。这些年轻人的潜意识中有着这样一种防卫心理:“我不能因执着于一个人,结果被背弃而受到伤害”,“我不愿忍受孤独和凄惨。”
在多角恋爱中寻求慰籍的佑次君
大四学生佑次君就是在其谈了四年的女友背弃他以后加入“瞬间恋爱族”行列的。去年夏天,当他的那个朝夕相处不离须臾的女友告诉他,在他外出旅游的这段时间里,一个高年级同学同她有了一次“非同寻常”的关系。他听了一下子如同坠入深渊,半天醒不过神来,而更让他痛苦的是,就这么一次关系,他的女友竟然怀孕了。结果,那个只不过偶起花心的家伙逃之夭夭,还是佑次君帮着女友去做堕胎手术。
“后来同女友虽然还是保持着恋人关系,但原有的情谊却已荡然无存,对她的看法完全变了。最后我们还是分手了。”
从此以后,佑次君便在音乐沙龙和网络上结识女友,常常是同三、四个女友同时交往。他说,其实很少有喜欢的感觉,“只有在性交的一刹那感觉到那颗受伤的心得到了抚慰。”虽然好象都是互相可到对方家里去的恋人,但有的往往是不出三天就会坦言:自己已喜欢上别的男人了,或者说同时还在同另一个男人处朋友。而佑次君也会说:“今天我同谁谁一起喝了酒,还睡了觉。”这一切都不会引起对方的不快,招来“吃醋”。有的时候,在去女友的家之前,他还会同另一个女孩在旅馆玩上一阵。“现在我的恋爱观念和方式同一年以前完全不一样。过去我根本不可能对她说我同许多女孩子保持着关系,怕她会嫌弃我。”
这一代年轻人不愿像他们的前辈那样恪守一对一的恋爱程式,是因为这一代青年人那种“无法忍受孤独”、“想见面的时候却无法见面的恋人毫无意义”等不愿为对方作出牺牲的心理倾向十分严重。因此恋人间可以相互背着对方寻欢作乐,那种谁都管不着谁的“远距离恋爱”关系就难以维持下去。再者,现今日本的女孩自由恋爱化观念十分强烈,她们认为:“有了他以后就不能同其他男性往来是毫无道理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来自家庭。父母相互不忠诚、离婚、关系冷漠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泛滥,对下一代带来了负面影响,在他们眼中,父母不再是理想的“对偶楷模”。
在同异性交往中寻求“母性依赖感”的浩纪君
22岁的浩纪君沉迷于朝三暮四的“瞬间恋爱”已有一些时间。他的父母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已离婚,他是在母亲的照顾下长大的。念中学的时候,母亲开始同一个有家室的男人来往,那男人常常到浩纪家来同他的母亲幽会。其实那个男人同母亲相处并不好,一到浩纪家就拼命喝酒,浩纪十分讨厌他,说他是个“讨人嫌的家伙”。
最后,那人还是同母亲分手了。母亲却责怪他说:“全都是因为你我才不能再嫁。”那件事情就像一块石头沉甸甸地压在了浩纪的心头。以至到现在,即使对所处的异性朋友并不怎么喜欢,他也是勉强应对,怕看到对方失望的表情。
他说:“小时候我知道母亲为养家糊口而拼命地劳作,所以忍着从不对她撒孩子脾气。到现在我同好多女孩子接触,与其说是为了满足性的渴望,倒不如说更多的是弥补小时候欠缺的对女性的依赖感,相对来说,后者的感觉更强烈些。”他同所有“相互抱有好感”的女孩子无一例外地都有性交往关系。这些对象有的是在大学社团中认识的,有的则是朋友介绍的。这种以性行为为主要沟通工具的男女“性依存”倾向的出现,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来自浩纪那样的问题家庭。
一位女大学生也许到出了这批青年人寻求“瞬间之爱”的根源,她说:“我们在交往的时候,内心里十分怕重新陷入寂寞而希望对方不要离开自己,但决不会说出口,怕挑明了以后遭到拒绝所受的伤痛更难以忍受。”当今社会的开放度为青年人提供的异性交往机会正呈加速度地增加,与此同时,无法让旁人分担的孤独感也在与日俱增,盛行于年轻一代中的“瞬间之爱”或许也可以看作是当代社会人际关系的一个写照。